
每年3月是大腸癌關注月。本港大腸癌在過去10年間一直佔據最常見癌症首二位置。然而根據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於2022年的統計數字,大腸癌成為香港最三常見的癌症,於排行榜下跌了一位,這是否代表大眾可以減低關注大腸癌呢?當然非也!事實上,香港每年大約有5,000名新確診大腸癌的患者;約2,000名患者死於大腸癌,其威脅仍然存在。
大腸癌並非一朝一夕的疾病,通常由大腸內發現息肉開始。大腸息肉是大腸內壁的異常生長組織,大多數息肉雖然良性,但若未能及時發現及處理,部分息肉則有可能發展成癌症。
預防大腸癌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改變不良飲食習慣。都市人「多肉少菜」的飲食習慣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多進食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穀類,則能有效降低風險。每天至少攝取25克的纖維,有助於腸道健康。此外,避免進食過量的紅肉和加工肉類,亦有助降低大腸癌的風險。保持健康的體重和定期運動同樣至關重要,運動不僅有助於維持體重,還能促進腸道蠕動,減少有害物質在腸道的停留時間。
香港政府推行的大腸癌篩查計劃,為50至75歲的香港居民提供免費的篩查服務。通過大便免疫化學測試(FIT)及大腸鏡檢查等篩查方法,能夠及早發現息肉及癌症。根據政府2025年數據,初步分析顯示透過大腸癌篩查計劃確診的大腸癌逾半(約56%)屬早期個案,治愈率較高。許多人可能會忽視篩查的重要性,認為自己沒有症狀就不需要檢查。然而,大腸癌在早期階段可能沒有明顯症狀,而從息肉變為大腸癌的過程平均需要10至15年。這漫長的過程為早期檢查提供了寶貴的窗口,有助在病變尚處於初期階段時進行干預,提升治愈率。
作者為香港防癌會助理教育經理歐陽民敬
香港防癌會網頁:www.hkacs.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