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次故事的主角是一名85歲的伯伯,雖然他年紀頗大,患有輕微血壓高及糖尿病外,身體狀況亦算良好,可自理日常生活及出入不同地方。不過,最近半年他經常走路時都感到喘氣,更曾經試過突然暈倒並失去知覺,被送入醫院亦毫不知情。入到醫院後,伯伯已完全清醒,卻想P不到為何自己會暈倒。
後來,醫生為他檢查時,發覺他的心臟有雜音,所以再為他進行超聲波檢查。結果發現,伯伯的心臟主動脈瓣膜出現嚴重狹窄。其實,心臟主動脈瓣膜即是心臟的出口,血液會透過這個出口流到全身,為各個器官提供養分。一旦這個出口收窄,心臟內的血液就不能夠流出去,患者走路或進行運動時,就會出現暈眩及氣喘的症狀。
傳統而言,此情況都需要進行外科手術,因為當患者心瓣已變壞時,使用藥物都沒有太大幫助。不過,由於伯伯的年紀頗大,進行開胸手術檢查外心肺循環的風險太大,不是理想選擇。其實在過去10年,醫學界已發明可以用導管放置一個新的主動脈心瓣,所以醫生便為伯伯進行了此手術。現時,伯伯的心臟出口已經再沒有阻塞,走路時不再出現暈眩及氣喘的情況,他最近更與家人到日本旅行!由伯伯的個案可看到,即使年紀較大,只要及時治療心臟問題,仍然可以享受精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