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7-06-11 11:00:00

小孩與傭工

分享:

陳太的女兒自少便是由來自印尼的傭工照顧,無論日常起居飲食,或到公園玩耍,也是工人姐姐陪伴左右。睡覺的時候,更一定要工人姐姐在旁,否則不能入睡。

每遇工人姐姐回鄉探親,孩子便「茶飯不思」,每天盼望她的回來。對於女兒與工人的緊密關係,陳太感到很高興,有愛錫孩子的工人幫忙,她自己的生活也較輕鬆。

直至女兒要上小學,工人姐姐如常到學校接放學。忽然間,孩子卻用手大力拍打工人,跟著大哭起來,驚動了老師。老師一直問孩子發生甚麼事,她也不願意說,老師只好聯絡父母問孩子的事。

陳太接過電話說:「老師,我不知道有這件事發生了。她們回來沒有跟我說,看來她們像平日一樣。」老師說:「女兒已不是第一次在學校門口拍打工人,而且還放聲大哭,工人也不太理睬她,直至孩子停手,她們又手拖手離開。」

這種糾纏式的時而親密,時而爭吵,顯示了孩子與工人姐姐的關係親密得比與自己的父母還要緊密,除了生活上的照顧,孩子的情感也完完全全投入到傭工的身上,那種對傭工情感上的依靠,或許也倒影了與父母關係的疏離。

adblk6

放下電話,陳太卻若有所失,不知道孩子與工人姐姐的關係是否過分親密?為何孩子對自己卻沒有這樣的情懷?孩子怎樣看待我這個媽媽?我是孩子的媽媽嗎?

一連串的問題,讓陳太開始反思各人的家庭崗位及關係,她還一直以為女兒的圖畫中,畫的是媽媽,看清楚一點,原來膚色黑黑的正是工人姐姐。

孩子成長的畫面,究竟有沒有父母的角色呢?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