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6-11-23 11:30:00

尿床的迷思

分享:

尿床是孩子成長期時經常遇上的問題。四歲大的孩童神經及泌尿系統已大概發展完善,大多能在日間膀胱漸滿時起意識控制排尿;可是孩童在夜間的同等功能卻需要更長時間發展。他們通常在五至七歲之齡才可在睡夢中感覺到尿意,因此16%的孩童在五歲大時仍會尿床。尿床這個狀況通常隨孩童成長會逐漸消失,根據統計,僅會有1-2%的孩童在十五歲仍然會尿床。大多數尿床個案都會不治而癒,但礙於尿床的情況十分尷尬,還帶來生活上的不便,很多家長也會關注孩童尿床的背後會否存有隱疾。


尿床的成因包括孩童膀胱發展緩慢、膀胱容量較正常少、受遺傳影響(父母容易失禁的子女亦更容易失禁)、一種減少製造尿液的荷爾蒙失調,還有陷入深睡而對膀胱漸滿的訊號無反應(此說現在仍備受爭議)等。

家長可能擔心孩子患有如糖尿病、腎衰竭和尿道炎、大便失禁、便秘、睡眠窒息症等疾病而引致尿床,但這些狀況引起的尿床其實十分罕見,而且醫生的檢查必定能發現這些問題,所以家長無須過度擔心。可是,若果家長發現子女平日小便次數頻繁、對「忍尿」感困難、經常感到口渴、排尿時感到灼痛、腳部或腳踭出現水腫,和在戒掉尿床後的數週或數月再復尿床等一些較嚴重徵兆,則應儘早尋醫以作診斷。

adblk6

治療尿床可以使用激勵治療 (motivational therapy)。不過,由於激勵治療需要一段時間才會奏效,而孩童在過程中亦會經常尿床,令人十分沮喪,因此家長和子女在開始治療前必須作好心理準備,而子女亦要學會對治療付出努力。過程中,家長和子女須定期接受醫生的輔導,而當治療效力不足時,醫生便需要處方藥物以控制尿床。

總括而言,尿床與孩童所能控制到的生理和心理反應不盡相關。治療不能一蹴而就,不論小兒尿床的次數有多頻繁,家長也不應施以懲罰,而是需要以坦誠、耐心和體諒的態度與他們一起面對問題。

如有任何疑問,請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醫生爸爸:[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