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氣管炎是香港地區的常見病,近年來發病率越來越高,多見老年患者。患者隨著年齡的增大,臟腑機能減退,呼吸道的防禦功能降低,對氣溫變化的適應能力差,在冬春氣候寒冷或天氣驟變的時候尤其容易發病,甚至引發其他嚴重的併發症。
慢性支氣管炎一般起病緩慢,主要表現有咳嗽清晨較多,痰或多或少,粘稠不易咳出,或咳白色粘液泡沫痰。特別是感冒之後,病情迅速加劇,痰量增多,粘稠度增加或黃色粘稠痰。隨著病情的發展加重,患者終年常有咳嗽、痰多。部分病人伴有呼吸不順,氣促不能平臥,又稱為喘息型慢性支氣管炎。
在臨床可根據患者體質,咳喘和痰的特點,分辨虛實寒熱,加減用藥。如患者咳嗽,痰多,容易咳出,身倦疲勞,屬於肺脾氣虛,痰濕內盛。可用陳皮、茯苓、白朮、杏仁、黨參或黃芪等藥材補氣健脾,化痰止咳;如患者咳嗽痰少,難以咳出,口乾咽燥,屬於肺氣陰兩虛,可用杏仁、桑葉、沙參、玉竹、花旗參等補氣滋陰,潤燥止咳。
中醫藥防治慢性氣管炎的歷史悠久,經驗豐富,其優勢主要是能夠根據患者體質狀態,從整體治療入手,制定適合患者需求的個體化的、精準的治療方案,因此能獲得良好療效。
中醫治療氣管炎的同時,常用補氣滋陰類藥材,以增強臟腑功能,提高抗病能力,起到預防感冒,避免支氣管炎反覆發作、以及預防慢阻肺等嚴重肺病的發生。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作者為該學院臨床部高級講師吉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