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資料顯示,在2011年,本港大腸癌的新症數字逾4千宗,已超越肺癌成為本地頭號癌症。隨著港人飲食西化(煎炸、加工與煙燻食物等),中央肥胖以至缺乏運動的情況愈趨普遍,醫學界相信腸癌新症的升幅,在未來仍會持續上升。
腸癌早期的病徵並不明顯,但隨著病情演進,患者可能出現大便習慣改變、大便有血、糞便帶黏液,以至腸塞等徵狀。透過定期的大腸鏡檢查,醫生可及早發現腸癌的「蛛絲馬跡」︰大腸的腺性息肉,可惡化為腸癌,若在大腸鏡檢查中發現,可即時將之切除。
雖然新症數字持續上升,但大腸癌個案的整體治療效果理想,即使已屆中期,若能及早接受適切治療,根治率仍可達60至70%。晚期腸癌雖然已有擴散,但亦有一些像癌細胞只轉移至單邊肝臟的臨床個案例子,可以透過手術切除,整體根治率仍有約20%。
當然,並非所有晚期腸癌患者也可以像上述例子般,仍可透過手術作治療,但隨著各類針對性的標靶藥物及新類型化療藥物的普及,醫生在安排療程時,靈活度亦相對較高。舉例,本港曾有臨床研究,由腫瘤科醫生以三種化療藥物包括草酸鉑、CPT11及5FU的「綜合化療」,配合標靶藥物,為一批病人治療4至12次。結果其中5名患者的磁力共振掃描顯示腫瘤並不明顯,甚至看不見有腫瘤殘留。由此可見,大腸癌患者即使已屬晚期,仍應保持正面的心態對抗癌魔。
作者為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