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運動營養學而言,早於六十年代起就知道碳水化合物是運動中的主要能量,到八十年代更有不少耐力運動員以它成功提升運動表現,獲得佳績。時至今日,不少人都盡量避免吃碳水化合物、糖、澱粉質食物,甚至包括來自蔬果及全麥穀類的碳水化合物。原因是覺得不需要、藉此減體重及減少攝取糖分。
事實上,一般靜態生活的人士確實可以減少攝取碳水合物,但運動員也需這樣做嗎?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在運動時的能量代謝,高強度運動主要依賴缺氧情況下分解的碳水化合物作能量,而只有碳水化合物才能於有氧及無氧情況下均產生能量。體育競賽常是與時間競賽,所以必須在能力範圍內以最高速度及最短時間完成賽事,所以參與這類競賽是不能缺乏碳水化合物的。
碳水化合物不足也會影響恢復,令運動員的免疫力下降及增加分拆肌肉的蛋白質,將之轉化成能量填補不足。此外,運動後攝取碳水化合物會使身體釋放胰島素,胰島素會令身體停止分拆肌肉並促進合成蛋白質協助其修復。美國運動醫學學院及國家體適能協會均建議運動員每天應攝取相等於每公斤體重5至10克碳水化合物。當中耐力運動員需多些碳水化合物,力量運動員需要少些而並應根據不同性質的訓練作出調整。
作者為香港營養學會執委 鍾素珊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