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6-12-14 11:45:00

無辜的後果

分享:

年近歲晚,我被不少紅色炸彈轟炸,幾乎每個周末都要到赴友人的婚宴。有幸見證山盟海誓是一種福氣,但作為一位家庭醫生,我在工作上提供過不少心理輔導和治療給婚姻不愉快的人。

受到離婚影響的夫婦或孩子無論在生理或心理上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心理上的永久性創傷更是影響深遠。最心痛是,有些離婚父母看到孩子表面上沒有顯露不安情緒,便以為孩子可以適應下來;其實父母離異或多或少會對孩子的身心帶來損害,這些後果更有可能在若干年後才露出端倪,以後更能禍及孩子的下代。今周就讓醫生爸爸解構父母離婚對孩子心理所造成的影響。

醫學理論會把一些行為特徵分類成病症,譬如「抑鬱症」一詞用來籠統概括情緒低沉、活動能力和專注力減弱為心理疾病的病徵,使醫生容易解釋病源和根治方法予患者。我們暫且把這類的醫學用詞擱置,先探討一下孩子因為父母離異而造成的四種不同後果。

第一種:孩子覺得自我空間和安全感被動搖,自我保護意識變得強大,長大後因而變得自私自利,只會顧及自己的利益而不懂去關心和體諒別人。他們在職場上都能獲取成就和奬狀,但內心深處永遠有一種無形的孤獨感,朋友也不多。

adblk6

第二種:由於父母經常吵架,孩子用最大的努力在中間調停,因此變得成熟獨立,天大的事情塌下來也能獨當一面。他們往往給父母的印象是乖孩子,成績好、笑容滿面、自信,也是老師認為的高材生;實際上他們因要經常承受父母吵架的壓力,內心極度焦慮,做事不夠彈性、變得固執和不能自我表達。進入青少年階段,他們會開始放棄介入父母之間的紛爭,把朋友視為最重要的陪伴, 就算他們遇到壞朋友時也會奮不顧身去令朋友接受自己。

第三種:孩子會在父母紛爭之中失去自己,長時間停留在六至八歲的發展程度,心智上不能再繼續成長,原因是他們的自我意識被父母的紛爭粉碎,而不能自我表達和肯定。內心深處他們分開兩種人格,對生命沒有特別興趣或熱誠。

第四種:是最可憐的孩子: 他們年少時心理上不夠強大去面對這種突如其來的轉變和壓力,但因為父母離異要強行接受變遷,內心自我毁滅,嚴重者會有自我摧毁的行為或自殺的傾向。有許多這類年青少女因而患上厭食症。

所謂「心病還需心藥醫」,作為醫生我們可以提供生理治療和心理輔導,但要提供一個安全及穩固的成長環境,還是要靠父母雙方共同努力維繫婚姻。下一周就讓我分享一些有關家庭治療和家長協調服務的最新資訊給讀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