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十個成年人便約有一個患有膽石,俗稱「割膽」的膽囊切除手術已成為外科一種常見手術,從傳統開刀到現時用微創腹腔鏡,治療膽石其實已經歷過多種方法。
以往曾經試過,只從膽囊中取走膽石以保留膽囊,不過復發的可能性較高,做了手術膽石照樣再生。後來亦有人試過用藥物溶石、體外碎石等方法,但膽囊出口過於狹窄迂迴,即使膽石變得細小,亦不可能全部排出。
此外,坊間不時有橄欖油撈檸檬汁、飲酸醋等「偏方」,這些可謂是古代醫療技術不發達時的做法,其實對治療膽石成效微乎其微。
因此,腹腔鏡切除膽囊仍是最有效方法,隨着微創手術普及,病人要開大刀的可能性少於1%,只須用腹腔鏡於腹部開幾個小口,便可割到膽,手術需時約一小時,傷口較小,病人復原也快。
膽石衍生的另一問題,便是有可能跌入膽管,造成膽管阻塞。膽管是連接十二指腸和肝臟的管道,一旦被膽管石阻塞,膽汁便不能流至腸道。不過,膽囊可割,膽管卻不能割。所以要治療膽管石,一般用的是內窺鏡逆行膽管造影術,即是把一支斜視鏡伸入十二指腸,再以導管把膽管出口撐開,藉此將膽管石拖落十二指腸,協助其排出。
膽石與膽管石病徵有時會有些相似,一般要靠超聲波或磁力共振檢查去分辨,膽管閉塞者黃膽素指數會較高,影響肝功能,因此膽管閉塞愈早處理愈好。
作者為外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