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濕熱是導致慢性胃腸疾病的最主要病因。諸多研究已證實,腸胃濕熱與胃炎、胃潰瘍、胃腸息肉、胃癌、腸癌等有著明顯的關係。本港地理位置臨海,氣候濕熱,加之港人多喜食海鮮、生冷,腸胃濕熱極為常見。
腸胃濕熱有這些表現:(1)上腹部飽飽脹脹,胃氣多;(2)大便黏,大便爛,有時會有像鼻涕一樣的粘液;(3)常有想大便的感覺;(4)腹痛,腹瀉,肚中咕嚕嚕作響;(5)幽門螺旋桿菌陽性;(6)皮膚濕疹;(7)舌苔厚膩。
至於治療方法,關鍵是要辨清當中濕邪還是熱邪多。如果是濕重於熱,治療用溫性藥物,以芳香化濕、苦溫燥濕,不宜過用寒性藥物,更不宜飲苦寒涼茶;若為熱重於濕,治療則用清熱祛濕的藥物,不宜用溫燥藥物。
如何避免腸胃濕熱?濕熱之所以可停留在體內,與濕邪粘膩、難清難化的特點有很大關係,所以避免體內產生濕邪是關鍵,包括:不吃生冷寒涼;少飲酒,尤其要少飲冰凍啤酒;別吃太多甜食、肥膩,應適當地多吃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薏米、赤小豆、玉米、小麥、小米、苦瓜、黃瓜、冬瓜等。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再作相應選擇為宜。)
作者為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講師馬劍穎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