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剛剛結束,運動員的努力肯定值得大家欣賞,背後的教練團隊更是無名英雄。每一位教練也有獨特的教學模式、溝通方法和鼓勵技巧,有些默默無聲,只著眼你能否安全跟隨他的運動計劃,有些不斷言語鼓勵,務求令你達到他的要求。而教練與練習者言語的互動足以影響練習的結果。
教練讓練習者感到自在、建立互信,對日後能否達成目標是非常關鍵。有文獻指出,當教練使用「癡肥」、「過肥」和「大碼」等字眼,會使客人感到不被尊重,甚至被羞辱,有20%研究對象會因此要求更換教練,甚至取消再約見。教練應避免使用不專業及欠缺同理心的字詞,建議可使用「過重」、「超重」或「不健康重量」客觀地闡述客人身體狀況,亦可讓對方表達對自己體重的看法,再引申體重帶來的問題。
反之,練習者的言詞也會影響教練。2012年文獻曾刊出,如練習者的運動需要主要是受外來(Extrinsic)影響,例如為滿足其他人需要而做,教練會因為不能肯定他的主動性及決心,顯得沒有太大動力及熱切性去幫他。相反,若客人分享自己做運動是源於本身內在(Intrinsic)需要,教練會受到正面推動,更有動力幫助他投入運動,作出目標訂立、鼓勵及調節運動策略,同心達到目標。因此,練習者跟教練溝通時,也可清晰地表達運動的動機。
原來一個詞語、一句說話足以影響結局,今日開始,大家也可留意說話的藝術。
想知道更多有關運動的文章及教練分享,可瀏覽https://www.facebook.com/sjsfitnesshk
撰文:聖雅各福群會經理(健康服務)陳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