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與精神健康關係密切,對是否感到幸福有很大影響。「快樂」也有主觀的元素,便是在同一客觀條件下,每個人所感受到的快樂仍可以是各有不同的。
「不快樂」的「思維陷阱」
妨礙快樂的有時並非是現實的困乏而是主觀的思維陷阱。下列是一些常讓人不快樂的想法:
- 災難性思維
例如:「成績不好將來就一定無出路!」
過度放大擔憂或只向壞處去想會令人鑽進牛角尖。面對困境時更適宜保持冷靜,仔細思考。吸納正面訊息可重拾平衡,抱持盼望,有助慢慢走出困境。
- 慣性的自貶
例如:「這麼簡單的題目我也做錯,我太差了,我真失敗。」
慣常一面倒地貶低自己,會削弱自信和效能。洞悉錯誤,從經驗中汲取教訓也是改進的好方法。適時回顧自己的成功經驗也可提升自信和滿足。
- 絕對化思維
例如:「不能考入大學,所有的努力便前功盡廢。」
非黑即白的僵化思維,逼令人失去包容和靈活應對的能力。其實思維可以有很多空間,學業以外也有還其他很有價值的東西值得欣賞和珍惜。懷抱希望堅定前行,成功或許就在不遠處等待着繼續努力的人。
尋覓「快樂和幸福」
大家可參考下列的建議:
- 活在當下,自得其樂
「過去」的問題,「將來」的挑戰都會令人忽略「此時此刻」的美好。每周找機會全心投入自己的嗜好,例如做運動、看電影或練習樂器,暫時放下「過去」和「將來」的紛擾,專注和敏銳地品味當下身心的經歷,可以令人陶醉其中,尋回心靈的平靜和滿足。
- 培養感恩習慣,知足常樂
發掘並紀錄生活中值得欣賞的人和事,例如有充足的日用供應、足夠的休息、可與親友聯繫或看到大自然的良辰美景等。懷著知足感恩的心態,每周記錄數項快樂的經歷,一個月便可累積連串幸福時光。
- 栽培正向關係,與人為樂
用以下方法建立社交健康:
- 陪伴親友參與感興趣的活動或聊天,互相了解近況
- 表達關懷
- 欣賞和稱讚對方的優點
幸福快樂不一定是宏大或遙不可及的,大家不妨在生活的微小處發掘,一起傳遞快樂和增進精神健康。
撰文:衞生署健康促進處高級臨床心理學家何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