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香港的中小學為學童進行訓練,有時都會遇到一些不太懂得社交相處的學生。有一些學生在年紀小的時候有語言發展問題,經過一段訓練時間之後,開始能夠順暢地用說話表達自己,但卻又不能自如地與人對話。當中可能涉及多種因素,亦有可能是社交溝通障礙的情況。
究竟甚麼是社交溝通障礙?是否不理解他人的說話、經常有誤解就是社交溝通障礙?
社交溝通障礙是一種社交上的執行功能障礙,意指人們未能有效地接收及回應各項社交資訊:包括一般的社交溝通原則和技巧,以及同時兼顧別人的想法、感受和立場,以至在溝通中未必能作出合適的回應。
有這個障礙的學童,未必能輕易在生活社交情景中取得訊息,因此未能恰當地回應別人的說話,甚至做出一些讓人有奇怪感覺的行為。久而久之,他們在校園裡的社交情況會遇到很多困難,而這些困難並不是老師的介入能夠處理。
其實溝通的時候會經過四個重要階段,只要在每一個階段把握好訊息和處理,社交溝通技巧就慢慢得以改善。 以下是「溝通的四個階段」 的略述,盼大家有初步的了解。
「溝通的四個階段」
- 想想對方及他的想法和感受,思考一下溝通對象的想法、感受、動機、立場、信念、知識、經驗和性格。留意自己及對方的位置和姿態。
- 調整自己的位置和姿態以表示你想與對方溝通運用你的眼睛去觀察及思考對方在想甚麼。
- 觀察對方的身體語言及表情,推斷他們的想法和動機,並思考有意義的話題。良好的目光注視能讓對方知道你正在投入於彼此的溝通關係中。
- 運用語言去連繫對方談及對方有興趣的話題,並按對方的回應調整你的說話,當中亦可以加入你的想法,將你的經驗與對方的經驗連繫。
無論如何,父母可以先觀察孩子的社交溝通能力,再針對該能力進行強化。 因為很多時候發生的事情只是表面上的情況,深層原因很可能是孩子在社交溝通上日積月裡的困難而形成。
#爸媽加油 www.hkca.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