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是一間傳統學校的三年級學生,他早在一年級開學不久,便被診斷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當時他表現衝動,常常打斷老師和家人講話,在課堂不斷有問題出現,例如不停發出聲音,阻礙老師正常授課,又無緣無故站起來,在座位大叫,衝口而出的答問題,騷擾鄰座同學上課,還有常常玩弄文具,手冊沒有抄好,經常欠帶功課和課堂所需物品,一星期有三至四天遺失文具,上課時亦容易分心,要老師經常提示,小息和午膳期間又不停走動,風紀不停勸說也無效,排隊也不會停下來,身體不停的擺動,在家裡情況也差不多。
![](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29608927_ur.jpg?itok=upffpkqs×tamp=1739071307)
最後,P經學校社工轉介到兒童精神科醫生評估,診斷患有ADHD,接受藥物治療後情況大為改善,學業成績不斷有進步,老師給予的評語都非常正面。不過,他在每朝早的情況卻給予家人很大煩惱,由起床、洗臉、刷牙、換衣服和食早餐都是大問題,總是拖延時間,沒有做好各項任務,幾乎每次都要家人大罵一輪才能完成,也因此導致經常遲到。
P在家中和在學校的表現,有如天堂與地獄的分別,可見「行為治療」也是ADHD治療不能忽略的重要部分,沒有行為治療配合的話,整體治療成效會大打折扣。
作者為精神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