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界定肥胖的指標時,相信大家會想起身高體重指數(BMI)或腰圍。雖然耳熟能詳,但兩個指標均有其限制。首先,BMI忽略了個人體內不同脂肪的分別,例如腰部脂肪積聚(中央肥胖)對健康的不良影響,或會引起不同種類的代謝綜合症。至於同樣的腰圍,其實在不同身高人士反映中央肥胖的程度各異。能否有一個指標,既容易量度,亦能簡單地得出是否超標的結論?在此便要介紹一個相對少受注意的指標,就是腰圍與身高的比例(Waist to height ratio)。
自九十年代起,已有人倡議以腰圍身高比作為體重指標。在量度方面相當簡單,只需一把軟尺便可完成。以腰圍29吋(74厘米),身高為160厘米計算,腰圍身高比屬於0.46。若超出0.5,便有較大風險患上心血管相關疾病。近年也有大型人群研究指出,即使有正常的BMI,中央肥胖者(包括腰圍身高比超標)在心臟病或癌症的死亡風險也相應提高。因此除了保持體重正常,亦請謹記不要讓腰圍長度超過身高的一半。
然而要注意一點,現時綜合分析所包括的文章大都是橫斷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較少使用追蹤研究(Cohort study)探討因果關係。縱使如此,大家也不妨多參考一個指標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
作者為香港營養學會執委羅家禧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