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放學回家,手冊的英文功課欄寫著 Book1B (C2D4),媽媽看了看問孩子這代表甚麼,小美還沒有反應過來,母親已轉向手機找答案。在家長群組詢問C2D4 的意思,家長們討論得此起彼落,不亦樂乎。最後有經驗的家長說是代表Cycle2 Day4 要帶 Book 1B。
小美的媽媽跟小美訓話一頓,要她好好記著這些代號。同時間,群組又有新消息,有媽媽說:「女兒說有同學不舒服,在學校嘔吐,希望小朋友快些好起來。」即時家長們又在送上關心,但沒有任何家長確認自己的孩子是不舒服那一位,於是群組又停下來。小美媽媽問小美知不知道那個同學不舒服,小美卻一臉驚訝問:「你怎會知道的?我不知那同學的名字,老師說不舒服很平常,叫我們繼續上課。」媽媽確定女兒也知道這件事,便很安心似的。
看到小美與媽媽的對話,她們之間的互動,很難想像小美會成為一個獨立有思考能力的孩子。媽媽的主導,讓孩子對事物的好奇、學習的本能大大減弱,在強勢父母的帶領下,基本上孩子不用處理問題,更不能引發他們對生活的興趣,最後孩子要學習的是如何不讓父母知道自己的想法。
小美媽媽對孩子的學校生活如此關心,已超越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界線,從家長群組的對話,再把這些資訊帶到孩子的互動中,每一個消息,也在不知不覺間把父母與子女的界線變得模糊,孩子的責任變成父母的責任,父母的引導變成孩子的沈默,這樣的過程,製造的只是一個一個沒有個性沒有感覺的孩子。
快人一步知道甚麼是C2D4,還是孩子的探索過程重要?值得父母及子女們思考的問題呢!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