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很普通的英文名字,Ken。這個國際名字,在我小六的時候自己幫自己改的,因為發音有點像「冀」,就用上這個簡單的名字,就算罰抄也比較容易。但說起來,我很少罰抄,因為那時小,未曾發現全面的性格,就像初相識的情侶,總看見對方的優點。同樣,在老師眼中,我是一個勤奮好學的好學生,所以任命我為班長。這個「責名」的任務很好玩,在轉堂的時候,同學一說話,我就會在他的名字方格上寫個「1」字,如果再抗議,就可以改成「2」字,就像球證展示紅牌,不得異議。1就代表罰抄1次默書範圍,如果欠交罰抄,就要抄兩倍,如是者倍增,比高利貸更恐怖。有位葉同學就累積高達兩百多次罰抄,後來怎樣就不知道了。
Ken,熟悉我的人都會叫我「廣冀」。這個英文名方便自我介紹,因為廣冀的發音比較難,很多人會讀成「港冀」、「港旗」、「港記」,更甚者,會讀成「果皮」和「過期」,簡直過分!也有不少小學雞式的花名,「李錦記」、「你講嘢」等。同音猶可恕,錯字「憤」難填。中六的時候,我去補習,學生證上的字體很模糊,竟然女職員叫我「李廣真」,因為那個北字比較近,變成一個十字。還有中史課,有個實習老師把我的名字讀成,李廣糞,最不可饒恕的是,他並非特意讀錯,而是真的認錯字,這堂中「屎」,讓我印象深刻,其他同學大笑不止,我也只能沉默微笑。
最近一次是一個女病人在登記處說要看李廣糞醫師,護士笑著說:「是李廣冀醫師吧?」後來護士四處宣揚,分享難得的快樂,幸好我大人大量,寬恕了這位女護士。但心中的「糞」怒,仍然半生半死。因此,中文名字帶來太多不便,所以避免麻煩,還是稱呼自己「Ken」,但有個有趣的現象,單音名字「Sam」、「Ben」、「Ken」、「May」等,一定會被冠以「阿」字在前,成為「阿Sam」、「阿Ben」、「阿Ken」、「阿May」,因此,我正認真考慮把英文名字改成「Arken」。
Ken是陳啟泰的英文名,也是被Barbie拋棄的男人,似乎已經Out到無人有,但很少人知道他的意思,Ken的解釋是「知識」,諧音「Can」,代表「能夠」,或者是一個罐頭,有點過期的危險,此刻的我,Can Li真的可以翻譯成「你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