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偉榮獲威尼斯影展終身成就獎,不少朋友分享認識梁朝偉的起點。有人說《430穿梭機》,兒童節目,梁朝偉做主持人,做小朋友們的大哥哥。有人說《新紮師兄》或者《鹿鼎記》,電視劇,有時嚴肅有時搞笑。有人說侯孝賢、王家衛、李安等一大堆國際級大導演的文藝片。有人相反,是來自《東成西就》、《超時空要愛》等瘋狂喜劇。甚至有人少看電影少看電視多聽歌,認識梁朝偉,是來自《朦朧夜雨裡》、《一生一心》、《你是如此難以忘記》等流行曲。包羅萬有。
難怪李安在頒獎時,也刻意提及不是人人也清楚這位天王巨星戲路廣泛的程度。梁朝偉出道及走紅於八十年代初的電視台。一台獨大情況下,任勞任怨曾是當紅演員共通點。梁朝偉不例外。你以為他是演員,應該拍電視劇?他主持過《新秀歌唱大賽》,主持過台慶,主持過慈善大騷。出唱片,也是由於唱埋電視劇主題曲,《倚天屠龍記》跟梅艷芳合作的《劍伴誰在》,因利成便。當周潤發也曾經是位歌手,沒有歌影視三棲過,只代表那位藝人未夠紅未夠受歡迎。
時移世易,那種人人也是通才的歲月,慢慢被取代。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觀眾開始在沒有意識地追求專才。例如,古天樂再靚仔,走去跳唱《今期流行》,也成為笑柄。無綫曾經立心將旗下的小生花旦變成樂壇天王天后,像吳卓羲像黃宗澤像徐子珊像鍾嘉欣,全部失敗收場,林峯算最成功的一個,但認受性跟前輩如劉德華或鄭伊健相比,還有一段距離。
像梁朝偉那一代能夠橫跨不同範疇的,買少見少。一來是機會不足。全盛時期,梁朝偉一年可以有接近十齣電影上畫,沉重如《東邪西毒》,胡鬧如《神龍賭聖》,也同時容納到。到今天,你找一個後輩出來,一年有兩套作品面世,已經萬幸,怎有空間讓人一邊文藝一邊浮誇?二來是觀眾的鑑賞能力也有所不同。舉個例子,無綫找演員主持港姐,節目未播完,已經被外界形容為災難。大眾對司儀的要求已經有一條準則,不再是隨隨便便找有些知名度的業餘人士便能夠頂上。
天時地利人和不配合,主理人的發展方針是否也應該加以調整?不可能再出到一個萬能梁朝偉的話,退後一步,讓新一代集中火力鑽研最強項,才是雙贏?可惜,電視台的高層,還是迷信有名氣受歡迎的偶像是靈丹妙藥。找林家謙跟鄭裕玲出埠,拍攝旅遊節目?如果我們還活在八十年代,敢說,沒有問題,像李克勤,你要他跳《舊歡如夢》,他也交足功課盡情娛賓。今天,只覺得林家謙相當不自在,做的辛苦,看的尷尬。這未必是退步,相反,可能是代表了社會進步。在各行各業也合用。
娛樂圈又不似足球場。球隊潮流:後防最好可以踢埋中場,龍門不單要懂得撲救,還要有腳法,能夠傳球發動攻勢。電視台又不是只有十一位明星可以上陣。擅長唱歌,還是去唱歌;演戲,便去演戲吧。重點是,今天已經不是明星高高在上無論製成品質素如何觀眾也會收貨的年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