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啲嘢就係咁啱得咁蹺。身邊有位相識10多年的C先生,跟我一樣自細喜歡買碟睇騷,他對香港樂壇以至廣東歌的熟悉程度,更達「專家」級別,尤其是一些繁雜瑣碎、沒有經過系統整理的冷知識,譬如「呢首歌係喺邊張唱片出現?」,或者「呢句歌詞係屬於邊首歌?」,甚至「呢位歌手當年出道簽過邊間唱片公司綽號係乜?」等等等等,他都幾乎可以九秒九回答,所以但凡寫文遇到疑難,都會發短訊找這位「字典」幫忙。
話說前兩晚臨瞓前碌手機,瞥見C先生較早時間發布一則IG限時動態,由於就快天光,雙眼擘得唔大,根本沒有精神仔細閱讀圖中內容,但給C先生寫在圖中的一句話觸動神經:「未見張茵出場,等 Part 2!」
張茵(Yennis)不是那位「樂壇失蹤人口」嗎?想當年我極度喜歡她的那首《密友》啊,那種剛中帶柔、迷幻神秘的聲線充滿懾人魅力,教人難以忘記。可惜自從iPod壞掉之後,想重溫這首歌就很難,事關在Spotify搜尋她的名字,只會找到1999年推出的第一張同名大碟,以及2001年推出的《密室》EP,至於收錄《密友》的第三張EP、2003年推出的《Eccentricity》完全冇影(不用找了,其他平台都沒有)。反而有網民15年前將她當年亮相無綫電視音樂節目《星Sing傳聲筒》介紹《密友》的片段上載至YouTube,這是現時網絡世界裏唯一找到的歌曲檔案,每隔一段時間,只要想起張茵,就會找來聽,繼而心中唸唸有詞:「唔知佢而家去咗邊呢?」
這條問題,重複問了十幾年,沒想過這夜之後竟然找到答案!一覺醒來,打開手機,見到一則短訊提示,發送者正是C先生,短訊中有附圖,他問我:「你可唔可以訪問下佢?」心諗邊位仁兄啊?!一看,是睡前看到的那張截圖……OMG,原來是張茵透過IG私訊回覆C先生,原來她繼續有做幕前,原來她經已轉型成為演員,更去了英美發展。所以C先生在IG限動提及的「未見張茵出場,等Part 2」這句話,原來是指湯告魯斯(Tom Cruise)《職業特工隊:死亡清算上集》(Mission: Impossible–Dead Reckoning Part One)!
其實C先生一直透過IG留意張茵的動向。今年3月16日,她在IG發帖文,指自己有份參演《MI7》,並說:「希望我能夠過關,無論如何,這個拍攝過程是很有趣的。」(Hope I made the cut, it has been fun working on this regardless.)於是乎C先生7月底買飛入場睇《MI7》「尋人」,點知睇到散場,依然看不到張茵的身影──事實上我也看了,但講到亞裔面孔,來來去去只得「螳螂女」Pom Klementieff(俄法韓混血兒),沒有別人──莫非張茵下集才出現?非也,據C先生說,那個IG限動提及的,其實是張茵的私信回覆,大意是指她在《MI7》的演出給刪走了,只能在片尾才會見到她的名字。
查閱《MI7》於美國著名電影網站IMDb(Internet Movie Database)的足本演員及工作人員名單,張茵在戲中的角色是「Airport Retail Employee」(機場零售店員工),而過往她參演多套英美劇集和電影,包括在《新鐵金剛:智破天凶城》(Skyfall/2012)飾演在澳門賭場「The Floating Dragon」的收銀員、在黃秋生主演的英劇《陌路追凶》(Strangers/2018)飾演Dr. Yue。
根據資料,張茵於香港演藝學院音樂系畢業,是1999年的香港樂壇新人(當年簽約新力唱片,是「黎明同門師妹」),與容祖兒及張栢芝同年出道,何解廿多年後會變成演員,於英美兩邊走?2018年,張茵與陳信妃(Shin-Fei Chen)一起自編自演的短劇《Chinese Burn》在BBC播出,當時她接受本地傳媒訪問,親自解釋箇中原因。事緣第三張專輯,即EP《Eccentricity》面世之後,張茵獲英國一家唱片公司London Records賞識,簽約到當地發展,豈料後來唱片公司因為人事變動,整個品牌給Warner Music Group吞併,London Records關門大吉,於是乎曾經在香港做過雜誌模特兒的張茵,決定嘗試拍廣告(包括豐田汽車於英國ITV播放的贊助短片)。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何況拍廣告本來就是演戲,所以經理人後來索性鼓勵她轉型;自《Skyfall》上映後,工作機會愈來愈多,她亦的確愛上演戲,所以逐步成為今天能夠在英美影視界發展的Yennis Che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