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不敢說自己是廣東歌迷,
真的聽得不多,但活了大半世,
的確經歷過幾次因廣東歌歌詞而帶來的衝擊。
1. 第一次,某個星期日同屋企人飲茶時聽到《我要》。黐線,聽完又聽,不斷聽的原因是葉德嫻的急口令唱法令我聽不真歌詞——其實每隻字讀音都清楚分明,聽不真的,只是詞意,亦即由強伯林振強填的歌詞,究竟有甚麼意義,但又隱隱約約覺得當中藏有少少鹹意。
2. 當時只是小學生,根本不會知亦懶得去知一首歌由誰填詞,更加不會識得用「作者論」去看待一首詞。一首歌,歌手才是最重要的名字。
3. 第二次衝擊來自Raidas《某月某日》。當時已升中學,個人蠢極,點都會醒少少,又加上太鍾意Raidas,鍾意到他們每一首歌都識背,開始細看歌詞。當大部分廣東歌歌詞都在盡力寫一股愛意或一些意義,《某月某日》特別在,沒有愛,甚至不具任何意義,就只是羅列一堆人生日常事宜,似乎做了很多,卻又甚麼都沒做過,這不就是我這個Form 1仔每逢一至五的感受?這一次,專登去看填詞是誰,是林夕。一直認為,林夕是牽領我們正式用「作者論」看待廣東歌歌詞的詞人——其實他在當年的專欄,已有對不同詞人作品作賞析。
4. 第三次衝擊,
達明一派《天花亂墜》。
5. 我聽達明的時間比很多人都遲。相對Raidas,他們的歌,對我來說,都幾深奧,叫一個蠢人去感受和領略深奧,徒勞。他們很多歌我都鍾意,《天花亂墜》呢,不只鍾意,甚至是嘖嘖稱奇——對社會對生活對平凡人生對流行文化說了很多,但到最後,又好似甚麼都沒說,至少並沒有提供一個所謂一錘定音的權威結論,生活就是如此紛陳如此多選擇如此天花亂墜。最重要是歌詞那種紛陳意象,真的配合到劉以達的曲。
6. 《天花亂墜》歌詞帶給我的衝擊實在太大,大到再一次主動在歌書找尋填詞是誰。
7. 周耀輝。
我的RAM從此記住這名字。
8. 記住的也包括以下這些歌:《愛彌留》、《愛比死更冷》、《萬福馬利亞》、《罅隙》、《佛洛依德愛上林夕》、《886》、《小峽谷之1234》、《露西(3,180,000 B.C. -)》、《蓬萊》、《擔心他喜歡希爾頓》(Yes,我是Yumiko迷)、《龐貝.21世紀》、《早上37.2度》等等。這裡不會為大家把歌詞逐一拆解,請見諒。歌詞不是不能獨立拆出來解,但既然是歌詞,就應該連結音樂和歌手的演繹一併接收,這是件三位一體的事。
9. 今年金曲獎把最佳作詞人頒給周耀輝。挑起條筋,找回不少他填詞的歌來聽,聽回不同歌在不同時候給我的不同感受,無論開心抑或不開心,都是真實的——他的中文運用從來不算寫實,反而很奇詭,卻又不是刻意去寫一些標題黨式句子令人當口號記住,反而是融合在整首歌詞裡,構成一種語氣,一個意境,一個只有周耀輝(的文字)才能創造的意境,一個高貴耽美的意境;在這境地裡,透過一點點罅隙,凝視外界人與事。他的歌詞不追求流行,卻自能在流行以外成為一種永恆。因為永恆,所以總是青春的。
10. 「有幸生於香港,有幸自小就說著粵語,然後有幸用粵語寫歌詞,一寫寫了三十多年,真好。這個獎,收下了,鼓勵我繼續寫下去,我們都要繼續寫下去。」他在IG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