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連續劇《反黑》播到大結局,聞說受歡迎程度比起無綫的重點製作《使徒行者2》,有過之而無不及。當劉德華與甄子丹兩大巨星也選擇接拍有關雷洛與跛豪的故事,以八、九十年代的香港警匪鬥爭作為主題的《反黑》,能夠在大陸得到超高點擊率,不難理解。在香港一樣成為熱話,就值得推敲一下原因。
一齣劇集受歡迎,最直接的理由,當然是劇集的質素夠好。《反黑》的情況,是有點非一般。很多人,尤其年輕人,一路追看《使徒行者2》,一路批評情節誇張失實不合理,一路批評演員的演技生硬;然後大讚《反黑》。問心,《反黑》是否出色得多?不計製作成本上的差異,引致拍攝質素上出現分野,讓《反黑》在很多場面只能避重就輕,不及《使徒行者2》像真;就單談劇情及表達手法:《反黑》可以稱得上集百家之大成,將無數經典港產電影港產劇集化繁為簡,連人物性格也刻意平面化;再採用一種近乎教育電視的模式說故事,務求讓所有觀眾在最不專心的情況下,也能理解劇情推進。這種手法,本來不是年輕人的喜好。為何今次又反傳統?
因為,《反黑》賣的,是感覺?對,是一種失落了的感覺。見到陳小春由山雞變鳳凰都未夠震撼,見到吳孟達,見到吳家麗,見到陳惠敏,見到吳毅將,通通不夠刻骨銘心,還不如見到久違的陳欣健再演高級警員般振奮。終於不是鄧梓峰。《反黑》的最成功之處,就是將背景設定在回歸前的殖民地時代,於是劉德華的金曲如《可不可以》如《一起走過的日子》便順理成章成為配樂。一出前奏,已經加了分,像我這一代看《龍之家族》看《英雄好漢》長大的,會被感動也實在有根有據。
連成奎安演黑社會也未必看過的一群,同樣支持《反黑》,又應該怎樣解釋?寶生銀行挾持人質案,陳欣健以真實警察的身份接受記者提問,他們應該聞所未聞,為甚麼會對陳欣健產生共鳴?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因為仇視無綫,所以只要把劇集放在另外的平台,便大大力支持?咁又唔見Viu TV新劇有同樣迴響?何況,薛家燕黎小田的音樂節目,證明了,口裡說仇視無綫的,行動上多數未必配合。將《反黑》與《流行經典五十年》結合理解,只能想像,香港人愈來愈不喜歡當下的香港或香港人,只留戀舊日的香港或香港人。甚麼叫當下的香港人?周柏豪可能是最佳代表。每個年代都總會有周柏豪一樣的靚仔偶像,但以前大部分觀眾也會寬待林峯或吳卓羲或黃宗澤,今日,周柏豪個鼻哥窿就有原罪。這可能跟周柏豪無關的,只是,連我們自己也討厭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