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奇怪香港沒有人拍類似的成長電影:王湘聖的《弟弟》,奪辛丹斯電影節(戲劇類)觀眾票選大獎,兼最佳整體演出評審團特別獎得主,影片在美國上映時,一票難求。
如此這樣,如導演半自傳式的電影,前有《我們就是這樣長大的》(Boyhood)和《美國女孩》,然後就有它。這些電影都有一定創作者自身經歷根據,真摯動人,拍起來成本不高,為甚麼香港沒有呢?為甚麼?
《弟弟》又有多好?我們來看看。
半自傳成長階段
《弟弟》描寫在家中被喚作Didi(即弟弟)的Chris,是台灣移民美國第三代。故事描寫他在2008年的一個暑假,正值遇上初戀,當時YouTube剛出現不久,他又開始了為新相識的朋友拍攝滑板影片,因為台商的身份,他對自身和朋輩的關係頗感焦慮,同時每天在家中與姐姐吵架鬥氣。
王湘聖的成長,也是本來對電影沒有絲毫興趣,他只是因為想討好新認識的朋友,這些朋友天天踩滑板,著他幫忙,他就開始接觸拍片和剪接,因此神推鬼恐,才墮進了這個影音世界。電影中沒有拍的後續,是他愛上了拍片,在南加州大學電影系畢業後,曾在Google Creative Lab工作。他曾參與過多次辛丹斯的項目,包括導演和編劇實驗室。最終在今年拍成了第一部長片《弟弟》在辛丹斯電影節公映,大受好評。據他自言,戲中的故事部分來自自己,部分創作,有真有假。
起用素人作主角 陳沖演母親
《弟弟》大部分用的都是素人演員,演弟弟的是新星王鹿山(Izaac Wang),演嫲嫲的是曾在王湘聖短片中出演過,她真的是嫲嫲。戲中只有陳沖一個是大明星,演弟弟的母親。但陳沖今年63歲,本來覺得自己太老了,怎可能有個13歲的兒子?只是王湘聖覺得問題不大,覺得她看來很年輕,而且陳沖與自己都住舊金山,要討論或開拍都不難。他透過經理人,很快就把劇本寄了過去,又寫了一封信去說服她。當然,影迷都會猜想,是不是有了陳沖這卡士,才籌足了資金開拍?
像《弟弟》這樣的電影,一是求真,因為拍的都是生活片段,觀眾都生活過;二是要真摯感人。他天天與家姐吵架,很好笑但只是伴碟。《弟弟》最出色的地方,是拍出弟弟那種自知膚色、文化身份與別人不同,想融入,又焦慮的心態。同時他喜歡上一個少女,不知怎麼表白。而這類電影中,一如同由移民後代拍成,講到母親的《奇異女俠玩救宇宙》,《弟弟》最感人的地方是戲中描寫父親因為工作,留了在台灣,嫲嫲與母親常有衝突,戲中的感情,是相當關心母親,並向她致意的。
弟弟在片中拍片,被嫲嫲形容為「小李安」。首部長片就頗獲好評的王湘聖,會否是下一個李安,言之尚早。但他下一步會怎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