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串流平台上架後,《明日戰記》劣評如潮。或者,少了一批願意花費額外開支購票入場的港產片支持者包容,多了一批一個月費任睇唔嬲的觀眾發表意見,要求自然不同。
身在異地,我要等到最近,才欣賞得到古天樂這齣心血力作。感覺,有點似2013年看完《超人:鋼鐵英雄》,特技、動作,完全收貨,但有份濃烈的空洞感,揮之不去。我不是科幻片迷,更不是玩具迷,我懷疑自己是個處境喜劇迷,才喜歡Marvel。在《明日戰記》,有《鐵甲奇俠》式盔甲大戰機械人,有《新世紀福音戰士》式基地,有外星怪物……目不暇給,但對我來說,是本末倒置,過分強調畫面特效,輕視了角色的描寫,劇情的設計,即使不拿來跟荷李活頂尖科幻片比較,就算只是當成一齣普通電影去理解,也很難稱得上滿意。
不過,我還是很高興,看見《明日戰記》的出現。不是因為覺得古天樂好可憐,所以含淚幫襯,助他實現夢想;也不是盲目認為所有香港人出品便要一味讚好。只是,有點似看見日本打世界盃,南韓打世界盃。香港當然可以不發展科幻片,當新導演手頭上找到幾百萬資金開戲已經難若登天,還拿來搞電腦特技是不切實際,但難得有人有心有力,肯冒險行出第一步,就似幾十年前,日本開始發展足球,南韓開始發展足球,或者完全不入流,值得讚賞的,不在表現,在勇氣。
戰鬥到今時今日,日本還是一射十二碼便腳軟,南韓還是一對巴西便一敗塗地,又如何,已經是亞洲最強,有很多國家,還是原地踏步,連面對摩迪面對尼馬的機會也沒有。《明日戰記》開了道門,有朝一日,誰敢說香港人不會拍得出一套可媲美《星球大戰》的科幻鉅獻?日本連贏德國再贏西班牙,昔日在漫畫畫出來,也有很多人以為是癡人說夢話。
要去到這樣的高度,有兩件事,可能真值得反思一下。1)是否不應太低估觀眾的接受能力?開拍成本高昂的《明日戰記》,難度奇高,盲的也知道。為求保本,盡量提供官能刺激,吸引觀眾,無可厚非,是否代表一定要犧牲文戲交代劇情?為了把時間盡量留給動作場面,現時幾乎所有角色也是蒼白一片,當古天樂與劉青雲與姜皓文的友情也異常薄弱的時候,難怪張家輝與劉嘉玲與謝君豪的突出造型,在沒有足夠背景支撐之下,變成慘被抨擊的笑柄。畢竟不是《最佳拍檔》的年代,有些機械人爆爆爆,有些007的新奇武器,觀眾已經看得很興奮。何況,在《最佳拍檔》,許冠傑跟麥嘉的感情描寫,好像還更加深刻。
2)是否不應太過複雜?我知,今時今日荷李活的科幻片,可以一拍拍十幾二十年,開枝散葉,又電影又電視又動畫又漫畫又小說,整個宇宙創造出來。以香港現時能力,拍一套《明日戰記》,要幾年,如果有續集,可能又要等幾年,中間未必有任何承接。偏偏,《明日戰記》的情節,比《星球大戰》更似九部曲入面的第四集,是否有點太大想頭?當然,我是衷心希望,有朝一日,我會給古天樂掌嘴:「你睇,我咪拍返張家輝同劉嘉玲個前傳出來囉,仲係用電腦執後生張家輝同劉嘉玲㖭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