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第9集,拍攝跨越42年,《星戰》的天行者系列終於要告一段落。1977年《星球大戰》上映前夕,導演佐治魯卡斯休假去了,他在拍攝進程中遇到眾多問題,電影一邊解決問題,一邊重剪,即使如此,拍罷讓導演好友們看過,大家都一致看淡,於是他也不懷希望,避開電影開畫日子。當年一眾好友之中,只有一人獨排眾議,認為戲會成功,那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史提芬史匹堡。結果開畫戲院外大排長龍,《星戰大戰》這幾個字,戲中的氣勢磅礡的弦樂、戲中的每個角色,都成了經典。
因為前傳不大成功,魯卡斯鬱鬱寡歡,先說不再開拍本來提過的後傳(7-9集),再將整個Franchise以天價賣了給迪士尼。迪士尼拿着魯卡斯的祝福,兩年一齣正傳(7-9)集,再隔年的拍一齣外傳,以每年一齣《星戰》大電影的速度,馬上將花了的幾百億賺了回來。但外傳愈拍愈差,到了去年Han Solo外傳首次出現虧損,外傳拍攝馬上叫停;正傳剛出來還好,到了兩年前Rian Johnson的第8集,以及今年第9集都拍得一塌糊塗。交稿前新一集在爛番茄的網上評分只有55%,是歷來最低,最可怕的是很多看過的影評人都問:這3集怎麼沒有Road Map(路線圖)一樣,故事會亂編成這樣?
3齣電影硬塞一集
2015年,迪士尼首先推出J.J. Abrams執導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竟以幾乎完全復刻第四集(1977)的故事架構,再拍一次,主角由一個在荒漠星球的農家男孩,換成了一個拾荒少女,收到訊息再遇上同伴,最後再將原裝死亡星(Death Star)循環再造成超級死亡星,而弱點竟然一樣,是只要派戰機就能突破其防護罩,而且有一弱點,一射就爆。迪士尼的後傳系統急功近利,描寫正傳後三十年的世界,但看罷3集,幾近完全沒有新的機械設計,角色藍本一邊沿用舊作,再將從前大受歡迎的千歲鷹、Chewie、C3PO、R2D2,甚至是黑武士等全部拎出來再翻炒一次(像R2D2、C3PO這對孖寶,竟跨越了故事中90年時間)。走Fan Service(服務粉絲)路線,《原力覺醒》評價竟然不錯,可見《星戰》在美國人心中是國教,不能褻瀆,但Rian Johnson接手的第8集,竟然將上一集的鋪墊完全推翻,這一下可得罪了廣大的星戰粉絲。戲中將上一集大奸角Snoke一招殺死,再將原裝三部曲的英雄Luke變成了一個因做錯事躲在孤島,說要將絕地武士全部埋在泥土裡等死的無膽匪類。《星戰》迷不介意你重複,但這下都火了,開始攻擊迪士尼。
來到新三部曲的最終一集,導演換回J.J. Abrams,也許真的要急救,故事首10分鐘,先安排原裝大奸角黑帝突然被複製復活,再讓黑帝突然連同千隻太空母艦現身,而且每一隻都安裝了死亡星那能夠一炮射爆一個行星的大炮。要知道首集星戰中,就講明了建一個死亡星要花數十年時間,試問為甚麼這麼多母艦、死亡星武器從何而來?
J.J. Abrams拍電影一味節奏急促,將大量情節、動作場面塞進戲中。《星戰9》被影評一致認同是3齣電影硬塞在一起,他當然知道粉絲要甚麼,就乾脆不構想劇情,一味將激光劍、太空大戰餵飽你。但《星戰》迷已不像過往買帳,這一集開畫仍然大賺,但票房/評價卻創近年新低。迪士尼真的明白星戰嗎?創作團隊還記得《星戰》最初是因為沒有大公司願意買帳,佐治魯卡斯才要獨籌資金,這是大膽創新的一齣獨立電影嗎?Fan Service可救不了星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