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恒導演對「1992」這個年份有一份執著,可能與個人成長經歷有關,將九十年代描繪成一個相對簡單的世界,情懷單純一點,沒有太多讓人瞎忙的互聯網資訊娛樂,相信很多人都會同意和有共鳴。
《某日某月》是劉偉恒的第二部長片,也是與太太王沛然合作編劇,上次《王家欣》是關於愛情中的遺憾,黃又南飾演情竇初開的少年,單憑一段窩心的對話,便愛上一位戲院售票員,可惜一次錯失,記錯了名字,從此不再遇上,因為得不到,記憶便愈來愈深刻。《某日某月》沒《王家欣》那麼心酸,導演對男女主角那段身份背景懸殊的愛情,仍然給予一點寄望。
這麼近,那麼遠
《某日某月》對九十年代的標記,離不開香港人對回歸中國的憂慮,那時候出現過移民潮,像片中富家子旭日(原島大地飾)的父親(呂頌賢飾),決定下一切移民海外,旭父安排兒子離港前的一年,入讀知名的寄宿學校聖士提反書院;在這過渡的一年,旭日與高中生子月(湯怡飾)戀上了,子月家境普通,純樸屋邨女與任性富家子的戀情,無人看好,特別是子月母親(邵美琪飾)認為旭日離港在即,視拍拖為「玩玩吓」,不想女兒受到傷害。
電影原名《聖士提反》,及曾經暫名《日與月》,形容一段「這麼近,那麼遠」的戀情:即使同樣身處香港,卻因為男方唸寄宿學校而聚少離多,《某日某月》寫小情侶的信念,等到可以相聚的一天,片中襯托多段成年人的愛情經歷,大多對「long distance」不存厚望,片中的成年人,都沒有經歷過美滿的婚姻或愛情,子月與旭日都來自單親家庭,雙方父母反對二人拍拖,是基於很傳統的原因:旭日父親從頭到尾只關心移民,沒考慮過兒子的感受;只有文具店老闆(鄭丹瑞飾)、校工(夏韶聲飾)及女教師(陳茵薇飾)鼓勵二人勇於追求愛情。
絲絲記憶
片中有點懷舊的小情小趣,例如導演情商巴士迷收藏家借出一輛性能良好的中華巴士,讓這輛具標誌性的藍色巴士駛過大潭道,整件事從戲外到戲內都多麼令人雀躍!此外,還有「中文傳呼機」(在手機盛行的世代,很多年輕人不知call機是甚麼),還有「Yes卡」和「四大天王」的流行歌,導演用了張學友的《還是覺得你最好》,因為歌詞「即使你離開,我熱情未改」很切合主題。
選角方面,有出道甚早、久違了的原島大地,他童星時代的《忘不了》,與張栢芝及劉青雲的對手戲,早已感動過無數觀眾,原島大地的演出仍有點生澀,但頗配合角色形象,而湯怡初次擔正,氣質清純,雖然實際年齡比角色大,也能捕捉到中學生那份純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