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看戲名,《獵殺星期一》已惹人注目,對很多上班族來說,若能剷除鬱悶的星期一,實也大快人心。其實,「星期一」是角色之一,她與樣貌相同卻性格迥異的六位姊妹,為生存保命,七個人只能活出一個身份,大半生都在玩角色扮演遊戲,看似匪夷所思,對照日常生活,卻有點似曾相識。
一人分演七角
《獵殺》開場已清晰交代背景設定,在2073年人口爆炸的社會,以基因改造食物應付糧食短缺,卻引致多胞胎的機會率大增,政府為了下一代「著想」,強推「一孩政策」,所以超生的孩童,必須送往冷凍,待環境理想才解凍復生。泰倫(威廉迪福飾)的女兒誕下七胞胎後難產而死,外公私藏孫女養育成人,七姊妹(露美慧柏絲分飾)以「星期一」至「星期日」順序命名,共用「凱倫塞文」的身份作掩飾,每星期按自己名字的一天出外讀書返工,瞞天過海30年,直至「星期一」離奇失蹤。電影由《格林雙俠:獵巫世紀》的挪威導演湯米維高拉執導,延續前作風格,動作連場緊湊,純以娛樂爆谷片看,爽快過癮,加上瑞典版《龍紋身的女孩》的型格女星露美慧柏絲,一人分飾七角,各有不同性格,七姊妹同枱食飯的群戲,全靠扮相,眼神、動作、語氣等區分,大騷演技,另一場五女惡鬥軍警,家居燙斗、冰箱、砂鍋全出動,妙絕精彩。
共同體vs真我
故事主軸圍繞七姊妹的存活,為了全家七口保命,她們自幼受外公特訓成「生命共同體」,其中一個身體有損傷,其餘六人無一倖免,儘管各有自己的獨特性格與專長,只能以單一身份與外界接觸,在屋企的四面牆之外,絕不能表現自己真實的喜好或情感,還要謹慎行事免出差錯,在無法活出真我的長期壓抑下,有人仍願犧牲付出,也有反叛埋怨,電影對星期一與星期四的著墨較深,未有詳細描述各人的內心世界,但想深一層,即使事件不被揭穿,內部衝突與張力持續,恐怕七姊妹也難撐下去。七姊妹的生活也反映現代人的身份疑惑,人是群體生物,難以完全脫離社會規範,為了自己或家人生活糊口,每天在職場打滾,豈不也是角色扮演嗎?然而,若是所扮演的身份跟真我有嚴重矛盾,無法完全忠於自己,稱得上是「真正」活過嗎?
捉到鹿唔識脫角
作為一齣警世科幻片,《獵殺》的創作概念新鮮兼具批判性,戲裡所呈現的未來世界,政權藉政治宣傳、製造恐慌、編造謊言來管治人民,厲行「一家一小孩」政策,以解決人口膨脹、糧食不足、污染嚴重等問題,看來「貼地」熟面,不難引發共鳴。可惜,導演捉到鹿唔識脫角,民女對抗四肢發達的特派軍警,感官刺激有餘,劇情鋪排與布局卻被犧牲掉,對人性與身份探討,流於蜻蜓點水,格蓮高絲演的大反派政客領袖,角色設計平面樣板,令尾場大踢爆顯得兒戲欠說服力,浪費了可供發揮的社會政治議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