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現時喜歡玩黑膠的人大部分都不大清楚到底黑膠在《Analogue》家族成員的定位是甚麼,很多人還以為黑膠是發燒的終極目標。
其實黑膠唱片並不是《獨生子》,它還有其他的近親成員。整個Analogue家族頂多只有五個成員。母親當然是《母帶》,因為她才是第一身,其餘的家族成員都是由她而來的,大哥當然是母碟(金屬母盤),它是由母帶刻錄出來作生產黑膠用途的,二哥當然是開卷式錄音帶(Open reel),它是由母帶直接抄錄出來的產品,有時音色比母碟還要原味,三哥我個人認為是卡式帶,因為它亦是由母帶直接抄錄出來的,雖然磁帶和轉速只有Open reel的一半,但失真仍然比LP少。至於老四才輪到黑膠,是因為它要先由母帶刻錄出母碟,再由母碟經電鍍製作反方向的金屬壓模,再由金屬壓模壓製出來,所以失真比錄音帶為大,但當然有時亦有例外的,間中也遇到有一些頭版黑膠比頭版卡式帶更原音的製作,但是不足一成。
公開發售的只有老二,老三和老四,母帶和母碟只是唱片公司用作生產錄音帶和唱片的工具,是非賣品。一般樂迷只可以從老二到老四中取捨。今次我用作測試的是鄧麗君1985東京演唱會裏面的其中一首曲目《海韻》。首先我重播台灣藍與白發行的卡式帶。開始的Intro是旋律優美的鍵琴聲,感覺有點暗淡,人聲亦有點混濁不清,唯獨是中低音比較特出,筆者很少接觸到這間製作公司的產品,顯然和歌林的出品有一段距離。
接著我重播香港寶麗金發行的頭版卡式帶。開始Intro的鍵琴聲比之前的清脆得多,還可以聽到鄧麗君的高音、鼻音和喉底,樂器聲亦層次分明,可惜整體音色還略為尖了少許,但已算是本地寶麗金罕有的佳作。最後我重播日本Tauras發行的頭版測試版LP。開始Intro的鍵琴聲比港版cassette更温暖一點,人聲亦更為特出但沒有了港版太尖的感覺,整體音場很平均,入耳更舒服,功力立見高下。
有興趣的樂迷可以到以下網址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