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17-03-22 12:15:00

「Analogue」家族大决戰 PT.4

分享:

筆者花畢生的時間尋找音樂的「真面目」並不是只出於好奇,後面更大的動力是保護那些珍貴藝術品的「原貌」像名畫真跡一樣能夠藉著强大的能量來啟發往後的未來藝術家。但好像世界上並沒有人做著同樣的事情,畢竟個人的力量有限,而唱片公司由始至終都把音樂當是一門生意,那會花資源去蓋一個博物館給你監賞「母帶」,那聽完了「母帶」還會有人購買再版的復刻唱片才怪,那是因為全球的復刻版已經差到不可再差的地步,即是說距離「母帶」已經十萬八千里。所以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這亦是我人生的目標,因為不想看見一個「音樂盲」的世界!

今次我會同大家繼續探討「模擬」家族的秘物。用作測試的是全球炒到天價的古典發燒天碟「皇家芭蕾」《Ansermet ~Royal Ballet》。首先我重播1958年RCA VICTOR製作的1/4"15IPS 「母帶」。

很多母帶的帶頭都附有《beep tone》主要是作為開始錄音的提示,所以監聽的時候很有當年監製同樣的感覺。開始的Intro是一陣號角聲,接著是强大的大提琴低頻足填滿了整個聆聽空間,真實到會令你發出會心微笑。每一種管絃樂的樂器都聽得一清二楚而且層次分明,沒有任何一種被蓋過。當年的錄音師亦是等同一位藝術家,他的任務是要運用他的技巧把那皇家劇院的現場氣氛收全錄下來,真實地澄現在你的私人聆聽空間,真的巧奪天工,可惜這種技術已經「失傳」,取而代之的是現在死版的全數碼製作。這就好像油畫和數碼相片之比,在品味上根本不能相提並論。這「母帶」就好比「梵高」的真跡,是人類的無價寶。

adblk6

接著我重播1959年美國RCA VICTOR發行的頭版黑膠唱片。開始Intro的號角和大提琴感覺立即縮了水,由其是中低頻不見了六七成,只剩下單薄的刺耳高音,層次感和現場感亦唔見了,好比巨人與小孩之比。其實這是一個天大的「秘密」,原來壓製黑膠的過程中會出現如此巨大的「失真」,很多時不見了五六成音效,全因為從來沒有人用「母帶」作Reference和LP作一比較,歷來都是一味靠估甚麼是原音,很可笑……所以話「發燒」其實是玩軟件的遊戲,當重播一些嚴重「失真」的軟件,甚麼名貴的音響器材都顯得無用武之地。

最後我重播2003年復刻名廠Classic Record1:1刻錄的「金屬母盤」。開始Intro的號角聲比頭版LP再薄(尖)兩成,中低頻顯得有點生硬,比LP做作,像是刻意地調教出來的音效,高音的尾音很短,像是被數碼混音過的痕跡。名牌監製1:1「金屬母盤」都只是如此貨色,那市面的180及200克復刻版更不用試了。因LP一般只有「母碟」的六七成「功力」和「成色」。

有興趣的樂迷可到以下網址收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Rnt3ktTx8w

(照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