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繼續和大家探討「母帶」這位一家之主的音樂母親和其他「模擬」家族成員之間的關係。
我用作測試的是爵士經典名曲 Dave Brubeck的「Take five」。
首先我重播1959年美國Columbia 製作的「母帶」。「母帶」是1/4”的磁帶,速度是15IPS(吋/秒)。開始的Intro是爵士鼓、色士風、鋼琴和 double bass的四重奏,50年代錄音師的操藝其實已經達到前無古人的登峯造極境界,當年現場的音樂實況被錄音師原原本本地收錄下來。當重播「母帶」的時候,整個舞台就還原在你面前,所有樂器的細節都聽得一清二楚,我就像坐在最佳的位置欣賞著這美妙的樂章。重播1/4”磁帶和LP可以是兩碼子的事。「母帶」是完全不會有(尖)音的感覺,音樂的能量和動力源源不絕地湧出來,由其是中低頻更圓潤更强勁,其過癮的感覺是聽甚麽軟件都會給比下去,我只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真」。
接著我重播同年美國Columbia發行的頭版開卷式磁帶,同母帶同樣是1/4”只不過速度只有母帶的一半7 1/2IPS(吋/秒),而且由原來两軌單向改為四軌双向,可以播放A/B面,更慳帶當然失真亦會多一點。開始的Intro感覺到鼓聲比較突出,似是被調教得高一點,可能是想彌補那些失真之處,但像是有些過了火,中低頻毫無疑問比「母帶」弱了三四成,但整體音樂層次鮮明,立體感强烈,現場感則減弱了。
接著我動播同年美國Columbia發行的頭版LP。
開始Intro的樂器聲沒有Open reel的那樣突出,但中低頻和音樂層次仍比Open reel弱了一成有多,現場感則還可以。
最後我重播1973年希臘CBS發行的卡式帶。
開始Intro的樂器聲比較混濁,層次感比LP更弱,中低頻還算可以,現場感則欠奉,但仍可以一聽。
畢竟希臘的磁帶和西歐其他國家如意大利,西班牙等都差不多。
有興趣的樂迷可以到以下網址收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BLN7VVHTCc
(照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