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屆美國總統選舉有若過山車,令人喘不過氣來。拜登宣布勝出而特朗普不認輸,倒過來美國的堅實盟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向拜登發出祝賀。國際關係就是如此現實,在白宮裏的特朗普不知何感想。
美國傳媒稱,雖然特朗普團隊計劃提出訴訟,拜登陣營此刻已在開始組班。聯邦儲備銀行的伯賴納德(Lael Brainard)被指有機會任財長。但是,人們更注意的是誰做國務卿,開始傳出的名字,包括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珊賴斯(Susan Rice),亦有說拜登任副總統時的國安顧問布林堅(Anthony Blinken)有機會。兩人都是國際關係老手,做過駐聯合國大使的蘇珊賴斯是牛津大學博士,論文是津巴布韋維持和平行動,現時以她的呼聲較高。
華盛頓政治圈子不大,來來去去就那些人。當然,拜登可以大膽起用華府以外的新面孔,像1969年上任的尼克遜,委任哈佛大學教授基辛格做白宮國家安全顧問。但在目前世局底下,拜登倘是委用新人,他可能面對更大政治風險:以國務卿為例,現時國際環境險峻,讓一個不諳政策程序的人擔當此一重要角色,未免過於托大。
另一風險,就是美國今年選舉可能留下的一條尾巴。大選除了選舉總統,還選出新任國會議員,包括35名參議員。選前,共和黨控制參議院是53席對47席,如今最新選情是48席對48席,民主黨表面上有機會爬頭,實際是一步一驚心,共和黨守得極緊。關鍵是喬治亞州參議員選舉,要待明年1月決定。參議院選舉緣何成為總統選舉外的矚目焦點,是因為參議院手握表決通過官員任命的大權。
如果共和黨保住對參議院的控制,共和黨人會讓拜登提名的內閣部長人選輕易過關嗎,這是一個大大的問號。八十年代超級強勢總統如列根,一樣發生他提名的人選在參議院被民主黨掃地出門的慘敗,何況是僅僅險勝對手的拜登?若然參議院未來仍是共和黨控制,明年1月20日就職當天,宣讀誓詞之後,拜登上任後的第一個施政難關,就已經在白宮大門口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