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又射導彈,視中美如無物。中國與北韓曾是戰場上生死與共的國際同志,但為何這對一度以性命交託的共產主義兄弟交惡,一直以來流傳的說法不少:有稱是北韓第一代領導人金日成對中共深藏的不信任;也有指是北京對北韓的施政很有意見;亦有說北韓極為不滿中國與南韓建交。究竟這兩個主權國誰欠了誰,從帳面說,中國出兵韓戰傷亡很大,日本從解放軍的番號變化分析是可能多達50萬人,最後算是合力保住北韓政權,在三八線與南韓劃地為界。
把兩國關係惡化因素放在上述三個可能範疇觀察,相對較有可能是中韓建交一事。因為「金日成對中國不信任」,說到底是中國志願軍用鮮血保住北韓政權,平壤若是公開翻臉就太說不過去。至於施政之說,縱然是社會主義陣營,畢竟是別國內政,很難言之成理。把這兩個因素擺開,餘下便是中韓建交。
與一個分裂國家的兩邊建交,要同時取得信任,不是易事,弄不好還會扣你一個「分裂我國」的嚴重指控。這令人想起一個實例:中共建政之後,不到一個月便與東德建交,到了1972年則與西德建交。這一刻暫無法找到當時東德的反應,是樂見其成,抑或憤怒於「一腳踏兩船」。但客觀情況是,到八十年代末柏林圍牆倒下前,中國與東德和西德都有外交關係。不過,在另一個分裂的國家越南,中國到1975年越南全國統一之前,只與北越有外交關係,與南越沒有任何官式關係。
因此,中國與南韓建交,若以「德國模式」來看,那是早有先例。但是從中越關係來說,中國確是沒與南越有外交關係,「德國模式」並未出現在越南。在平壤眼中看來,北京是以「德國模式」而非「越南模式」處理與兩韓關係,以北韓的強烈民族主義情緒,肯定不能接受。而從中國北韓關係的脈絡看,90年代之後,兩國關係突然轉冷則是客觀事實,而中國與南韓建交,便是1992年。到了今年,北韓猛射導彈之後又有核試,中國地理上與北韓近在咫尺,這口氣要北京吞下絕對不易,如今看來,恐怕距離掀翻桌子只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