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3-05-25 12:15:00

中電鐘樓活化開放 寓保育於發展

分享:
1951年中電總部大樓和西面的聖佐治大廈(照片來源:香港社會發展回顧項目)

1951年中電總部大樓和西面的聖佐治大廈(照片來源:香港社會發展回顧項目)

由中華電力公司(中電)總部大樓活化而成的「中電鐘樓文化館」剛於上星期開幕。

我們自2010年起與中電商討位於亞皆老街的總部大樓發展方案。經商討後,有關發展項目獲城市規劃委員會轄下的都會規劃小組委員會批准略為放寬高度限制及地積比率,以原址保育屬一級歷史建築的鐘樓。這幢鐘樓得以保存並活化為博物館,正是寓保育於發展方案的成功例子。

鐘樓高45米,於1940年落成啓用,座落於窩打老道與亞皆老道交界處,是取道九龍塘往新界及啟德機場必經之地。鐘樓建成後不久已成為地標,見證九龍的發展。同時,不少市民曾到這裡繳交電費,是市民熟悉的地方。此外,相信不少乘坐交通工具或路經的途人,都曾抬頭仰望裝嵌在鐘樓三面外牆的大型時鐘對時。

adblk6
中電總部大樓的鐘樓最為矚目,遠看猶如中式寶塔。

中電總部大樓的鐘樓最為矚目,遠看猶如中式寶塔。

談到鐘樓,不得不提到關永康,他是中電鐘樓和西面兩幢名為「聖佐治大廈」的總建築師,亦是當時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少數的華人會員。鐘樓採用國際現代主義建築風格,並使用大規模生產較輕物料建造,強調建築物的功能,簡潔的結構與線條;加上外牆的紅棕色瓷磚,產生極佳的視覺效果。雖然關永康在建築界成就非凡,不過,他最為人熟悉的身份卻是電影《蘇絲黃的世界》的女演員關南施的父親。

香港昔日曾流行鐘樓建築,不少大型建築都設有鐘樓,使建築看來更雄偉,同時發揮社區報時功能。鐘樓三面外牆裝有直徑達2.4米的電力驅動大型時鐘;鐘樓底部以立柱連繫窗戶,頂部以多層玻璃磚裝飾,每層築有屋檐,遠看猶如一座中式寶塔。鐘樓是市民早年對時的設施,中電的朋友告訴我,大鐘在特殊情況下需要短暫停頓以重新校正。196070年代,重新校正大鐘需由一名維修人員調校,另一人在街上觀察,兩人用對講機溝通,以確保三面的時鐘顯示一致的時間。

adblk7
鐘樓內的樓梯和弧型窗戶。

鐘樓內的樓梯和弧型窗戶。

大樓因中電將總部遷至紅磡而於2012年停用。如今鐘樓換上新裝,活化為博物館,免費對外開放。大家前來參觀時,不妨留意鐘樓保留的建築特色和細部,例如外牆瓷磚、柱式、樓梯、玻璃磚、木門、玻璃窗戶、窗花、窗鉸等,一睹1940年代前衞的香港建築設計。

作者為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

中電鐘樓內展示的已退役山頂纜車。

鐘樓內展示的已退役山頂纜車。

adblk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