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0-07-17 04:30:00
日報

互動新常態

分享:

疫情之下,不只工作和日常生活進入「新常態」,連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要從新適應。

早前出席一個場合,便深深感受到大家仍在努力習慣社交模式和禮儀的改變。以往與人見面時,互相握手打招呼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但現在大家手伸到半途,便頓然警覺「握手不宜」,惟有無奈把手收回去,換成點頭問好。遇上相熟的朋友或學生,也無法再像昔日般送上擁抱,只能換成言語上的問候。與人聊天時,聲量要提高,因為口罩模糊了聲音,怕對方聽不清楚。「察顏觀色」也無法做到了,因為口罩遮掩了大半張臉,無法觀察表情變化,只能一直看著對方的眼睛,憑眼神的變化猜度對方的表情和心意。

adblk6

疫情消失的日子尚未可期,但人們見面打招呼的熱情不減,擊肘、碰腳、雙手合十等較為「衛生」的形式湧現。有趣的是,不同國家的新式見面禮亦突顯其文化淵源。例如親吻臉頰是法國源用了一世紀的習慣,法文稱為「Bises」。現在取而代之的是互相招呼說「Bises!」,實行「口頭」親頰。土耳其人以往亦喜以親吻雙頰表示問候,現在則使用有幾百年歷史的「Eyvallah」禮儀,將右手放在自己左胸上向對方致意。除了打招呼文化,疫情亦改變了其他種種,如聚餐文化、旅遊文化、消費文化、工作文化等。

人類是社會性動物,社交是生活重要的一環,有助個人不斷成長。經過疫情洗禮,縱使未能完全回復昔日的溝通模式,但大家仍努力運用創意與想像,重塑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變幻原是永恆」一句歌詞,勾畫出疫情下的全球眾生相,惟獨永恆不變的,是人類對愛與關懷的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