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主導的全球秩序中,中國和俄國被視為全球性「對手」,而「烏克蘭牌」和「台灣牌」被作為遏制戰略的主要棋子。儘管烏克蘭是主權國家,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由於歷史和政治原因,美國在全球戰略和地緣政治上對「台灣牌」的利用類似於在歐洲部分對烏克蘭的利用。美國涉台立法頻繁觸及「一個中國」底線,2022年8月初佩洛西竄台事件更是上演了中美在台海的極限對抗,而美國國會推動的《台灣政策法》議程甚至可能威脅到中美建交的根本政治基礎。
民進黨台獨分裂勢力奉行政治台獨和經濟離岸脫鈎路線,背棄「九二共識」,全面推進「去中國化」,修訂法規打擊島內統派與兩岸和平發展事業,對兩岸和平統一進程造成嚴重損害。由此,兩岸之間各層次鬥爭不斷升級,甚至出現了「兵凶戰危」的嚴重風險。在此背景下,大陸自然是依法嚴厲開展反台獨、反干預的「雙反鬥爭」,懲治台獨分裂勢力和外部干預勢力,但同時在2023年全國兩會之後重啟了兩岸「大交流」的序幕和層次,並重點凸顯兩岸融合發展。
那麼,兩岸之間的和平統一還有希望嗎?大陸為甚麼會一方面嚴厲開展反台獨、反干預鬥爭,另一方面又會重啟兩岸大交流?融合發展對兩岸完全統一具有怎樣的意義和功效?融合發展在回應和解決兩岸中國人共同面對的甚麼問題?這些核心關切涉及到民族復興進程中兩岸關係的互動機制和最終前途問題,必須嚴肅思考和解答。
融合發展,是民族經濟與全球經濟的共同規律,也是體系性和平的基礎條件。經濟和平論並非人類永久和平的充分條件,卻是必要條件。缺乏可持續的經濟融合發展與利益互聯,無論是國內和平還是全球和平都會出現嚴重危機,分離主義和國家間戰爭會成為必然的衝突病症。對兩岸關係現狀與未來而言,融合發展是和平基礎,也是和平統一之積極條件,更是兩岸完全統一後的互信依據。
融合發展也是與台獨分裂勢力和外部干預勢力展開爭取「人民」之實質性鬥爭的智慧方法。融合的對立面是脫鈎,小兩岸範疇的民進黨搞「去中國化」,大兩岸範疇的美國搞對華新冷戰,都是要將台灣與祖國分離開來,將台灣海峽人為建構成冷戰前沿和戰爭策源地。顯然,無論是民進黨的經濟脫鈎,還是美國的體系冷戰,都是對中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嚴重破壞,必然激起兩岸中國人的集體反對和反制鬥爭。
隨著疫情消散和反台獨、反干預鬥爭的態勢演變,兩岸中國人渴望「回暖式」交往的強大意願衝破了種種政治阻隔,正在形成一種新的共識和公意。馬英九先生在今年清明期間赴大陸祭祖,以「慎終追遠」、「振興中華」的文化與政治意象實現兩岸社會心理的確認和溝通,有探路破冰的積極意義。兩岸「大交流」的時代似乎已露出曙光,而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的路線重新激發兩岸中國人的興趣、想像和嘗試。這是2023全國兩會後呈現的新態勢。這種態勢會深刻影響大陸推進的兩岸完全統一進程,也會深刻影響島內選舉進程和民主政治生態。2024年有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民進黨仍然操弄「去中國化」,拒絕回到九二共識及兩岸和平發展軌道,國民黨則以九二共識為基礎凸顯兩岸和平發展。從台灣民意走向和社會意願來看,和平是第一價值,誰都不喜歡戰爭,但統一的可行性與制度安排還有疑慮甚至重大爭議。國民黨也只能喊出「和平發展」,卻難以清晰錨定「和平統一」。但對於兩岸完全統一進程而言,只要兩岸之間接續「和平發展」的融合進程,大陸推進的主場統一事業就有更好基礎和機會,台灣的統派與中間民眾也會在情勢演變下嚴肅思考和跟進兩岸完全統一的未來態勢和路徑。而融合發展,就是為這一切可能性創造基礎。
兩岸血濃於水,都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組成部分,都在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與現代復興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地緣經濟、文化、生活方式與共同歷史命運,塑造了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法理共識與實踐基礎,這是「九二共識」的牢固根基,是任何分離主義和外部干預主義無法拆解的「共同體之結」。兩岸融合發展,以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共同體作為認同基礎和動力來源。
兩岸和平發展、融合發展並最終達成完全統一,是具有強大的歷史基礎、民意基礎和制度前景的。兩岸融合發展,尤其是經濟產業與社會階層間的密切來往與整合,是兩岸完全統一的基礎性條件。
從兩岸融合發展的基礎和前景來看,我們需要認識到如下的要點和趨勢:
第一,以「九二共識」為政治基礎,以中華民族共同體為歷史和認同基礎,兩岸融合發展名正言順,不懼風浪,大道必行,前景廣闊。
第二,兩岸經貿合作互補性強,產業互動層次完整有力,對中國式現代化與全球產業鏈安全有重要保障作用,對台灣經濟體保持增長基礎與活力至關重要,兩岸互動的發展紅利依然可期。
第三,民進黨的政治台獨主義和經濟脫歐主義,對中華民族經濟體的整體利益造成損害,也對台灣經濟的地緣合作環境與發展活力造成侵蝕,是政治綁架經濟、盲目追隨美國新冷戰政策的惡劣操作,兩岸中國人必須團結起來共同反制,堅決鬥爭。
第四,融合發展是「一國兩制」的題中應有之義,港澳實踐「一國兩制」在融合發展方面有先行探索和進展,粵港澳大灣區是融合發展的戰略承載,而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也需要有融合發展的思考與安排,需要在經濟民生與公務行政層面做周全思考和政策突破,側重質量、深度和成效,既積累兩岸統一基礎性條件,也鋪墊統一後長期發展基礎。
第五,兩岸融合發展已有的政治基礎、政策基礎和產業基礎需要加以負責任的維護、鞏固和深化。兩岸需要共同面對來自美西方的「脫鈎斷鏈」式的新冷戰與經濟霸凌,需要警惕美西方對台灣優勢產業的掠奪性改組和遷移,需要警惕民進黨當局對兩岸融合發展的制度性破壞,更需要在融合發展中培育和壯大台灣愛國統一各層次力量及其社會影響力,培育一批對台灣未來負責的愛國愛台經濟社會領袖。
第六,兩岸融合發展目前還存在台獨勢力和外部干預勢力共同設置的諸多話語陷阱、政策陷阱、制度梗阻和地緣政治漩渦,兩岸社會與產業界需要勇敢地相向而行,站在歷史正確一邊,走出新時代兩岸融合發展與促進統一的新路。我們要以扎實的經濟成績單和民心相融的認同成績單對台獨和外部干預勢力說不,開展理性有力的反干預、反制裁、反長臂管轄及保護台灣基本利益的涉台涉外法律鬥爭,為兩岸完全統一奠基。這是一個長期、艱難、偉大而光明的事業。
總之,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台灣從來都是在場的,也是參與的。黨在新時代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是中央對台工作系統思維、戰略思維與制度思維的結合,是對台一切工作的指導綱領,可在任何情形下提供應對危機、創造態勢、凝聚共識、實現突破的原則與方法的具體啟發和實踐指引。「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是總體方略下被明確認可的完成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統一是民族復興最高目標,和平方式和非和平方式都是可選項,只是和平方式具有優先性,對中華民族最有利,是成本最低的國家統一方式。但成本最低未必實踐上最可行,需要克服千難萬險才能成就其條件,而歷史總是詭異,我們需要有心理準備應對歷史的任何挑戰和意外,思慮周全,謀定而動,動則必勝。在民族復興的偉大進程中,兩岸完全統一是必然指標,也是兩岸中國人的共同責任。中國式現代化是國家統一的現代化,也是和平發展的現代化,這一進程將為兩岸完全統一提供最有利基礎和最光明前景。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演化過程中,我們要牢固確立主場統一與融合發展的系統思維,以發展促融合,以融合促統一,以統一證復興,以復興永保中華民族文明賡續與台灣長治久安,這是全體中國人的心願、心智、心力與歷史責任所在。
(本文根據作者2023年5月18日在台盟中央第十屆大江論壇-智庫論壇上的嘉賓發言內容整理擴充而成,寫作修訂過程得到香港天大研究院助理院長謝元媛博士的討論啟發,現授權首發於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