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講述了民宿的開拓發展,今個禮拜接下來談談共享單車。近期Gobee.bike在香港冒起,但這項本應便利市民的服務但卻鬧出了不少異象:亂停亂泊、偷盜失竊、飛車上路頻發,更出現了掟車落河的匪夷所思行爲。
事實上,單車在市區的泊車位本就捉襟見肘,不少市民都抱怨找不到地方泊車;再加上單車道不夠完善,騎車人士被迫踩上人行路或車路,險象橫生。這些狀況,別說是寸金尺土,土地資源不足的香港,就連內地亦遇到類似的困境。
上禮拜我在深圳,當地共享單車規模和投入率比香港大得多,同時也有出現管理差等情況,但由於內地有相對足夠的路面和停泊空間,所以問題並不嚴重。當地不少市民以共享單車接駁住處和地鐵等交通工具,使用便捷。
我認爲,共享單車的概念並沒有走彎路,問題的癥結在於現時的配套極其不足,當局在單車友善政策方面極其缺乏。無論共享單車推出與否,當局都應該全面檢視單車政策的安排,這是在香港增加單車使用率的前提。舉例說,政府應該提供更多的泊位,讓市民私人以及共享單車使用。台北早在2009年就推出了微笑自行車(YouBike)單車租借計劃,當局在社區多處設置電子泊位,以運營成本實時計費,同時防止亂泊及盜竊情況發生,現時每日平均有5萬人次使用該服務。
除此之外,當局亦應該積極完善單車道的建設,一方面是增建,對於熱門的路線亦要考慮拓闊。當然,這並非一蹴而就的事情,政府可以一邊建設,一邊將部分車流較少而又相對較闊的道路上劃出單車線;至於車流多而道路窄的港島區,則可考慮推行電車路與單車共用。當然,一系列的建議,需要在充分諮詢而取得共識的前提下,再一步步推行。而共享單車的供應商亦必須完善自身產品,訂立使用及停泊規則,並透過定位技術監督實施。
綜觀世界各地,除了上述的台北之外,共享單車在巴黎、倫敦、杭州等地都取得了成功,成爲接駁公共交通工具,遊客觀光的選擇。香港彈丸之地一方面局限單車發展,但同時亦能成爲其助力,短途行程正是單車作爲交通工具最可以顯示出作用的場合;而單車在行駛及停泊上的佔地亦遠較其他機動車少。香港的底子並不比其他城市差,單車能否在港普及使用,以及諸如Gobee.bike的一系列共享服務能否做好,就還需看當局努力了。
(照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