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初中美關係破冰時期的中國外交部翻譯冀朝鑄去世,享年九十一歲。基辛格一九七一年秘密訪華、尼克遜一九七二年官式訪華,冀朝鑄都是主要翻譯。及至一九七九年鄧小平訪問美國,貼身翻譯也是冀朝鑄。說他是中美關係見證人,絕對準確。
一九七九年二月二日,《紐約時報》發表一則社評《不可或缺的冀先生》(The Indispensable Mr. Chi),第一段有這一句: 「如果鄧小平沒把這個前哈佛人從外交部帶來美國,他與卡特總統的話語或許無人明白」。另一名得到美國傳媒讚揚的外國元首翻譯是蘇聯的蘇霍德拉夫(Viktor Sukhodrev),此人能說英國腔和美國腔英語,即使領導人一口氣不停講二十分鐘,他都能準確無誤全部翻譯出來。
尼克遜訪華重頭戲是會晤毛澤東,當日的翻譯不是冀朝鑄,而是生於紐約的唐聞生。在紐約上小學的唐聞生洋名Nancy,基辛格曾笑言,由於唐在美國出生,比自己更有資格當美國總統。冀朝鑄是尼克遜翌日與周恩來長談四小時的主力翻譯,在這次會談,出場的還包括基辛格、其後於八十年代任駐華大使的洛德;中國則是喬冠華、章文晉、王海容等。美國就台灣問題的五點原則,就是這次會談的產物。美國國務院二十年前將這次會談大部分內容解密,是研究中美台三角關係的重要紀錄,極具歷史價值。
冀朝鑄擔任翻譯後嶄露頭角,做過駐英大使,亦曾是聯合國副秘書長,卻未做過駐美大使。論能力,他不比中美建交後從柴澤民到如今崔天凱十任大使中任何一人弱。尤其他的翻譯工作很早就聚焦中美關係,韓戰、基辛格尼克遜訪華、鄧小平訪美。為何與駐美大使無緣,恐怕只有北京高層才知道。
中美關係發展到今天,未來只會更差而不會更好,這是毋庸置疑,問題是將會惡化到甚麼程度。冀朝鑄逝世,人們不免想起他在中美領袖之間翻譯的日子。事過半世紀,中美關係再次來到大變時刻,不過,與昔年相反的是,今次是分而不是合,世事如棋局局新,此之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