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7-05-29 06:00:00

可持續發展好「唔型」?

分享:

經過上月MET(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搞的「玲姐」展覽沖喜後,一時間好像重拾舊歡,發掘番時裝作為創作力量的樂趣。自問都算是一名幾Green的時裝媒體從業員,一諗起時裝業的泛濫,個心就會揦住揦住,個人層面可以略略盡綿力,唔買衫唔消費,但工作上可以怎樣幫手?就係盡量寫多點可持續發展,就算明知悶、明知收視低,都覺得要做。
撰文:Carman Chan

聖馬丁與LVMH合作的可持續發展project,當中部分學生作品。(Nikolay Biryukov攝,上1granary.com可以睇多啲) 喜訊頻傳,時裝界大型獎項之一的Woolmark Prize,今年的大獎得主Gabriela Hearst,本身就是一位謹守可持續發展宗旨的設計師。

新興力量
一講起Sustainable Fashion,總有一種好「唔型」的感覺,這種觀念好過時,要快啲搣甩佢先得。上個月哥本哈根時裝峰會,除了提出「循環時裝系統」(Circular Fashion System)這個大綱領、促使業界馬上採取行動外,大會去年另設的Youth Fashion Summit,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時裝設計學生,今年重聚共同商議首份向聯合國提交就時裝可持續發展的決議案,與會者的共識:時裝業要往前走,可持續發展已是must,不能再迴避。
《紐約時報》首席時裝作者Vanessa Friedman這樣形容這批生力軍,「今日任何一位時裝系畢業生,都理解到問題迫在眉睫,他們就是時裝界的新興力量(The New Workforce)。」我的理解是,當這批生力軍入行後,無論是獨立經營品牌,又或加入大集團,都會謹守這個原則,以一己之力為行業帶來轉變,雖然轉變不會立竿見影。
 
我感受到的其中一個轉變,就從全球最知名時裝學府、倫敦聖馬丁的學生而來。該校的時裝學生系刊《1 Granary》,近期就集中火力報道可持續發展議題,除了峰會的報道,又介紹同學們以可持續發展為設計宗旨的作品,還得知LVMH今年開始與學院長期合作,投放人力及資源,邀請學生分別為旗下的高級品牌,如LV、Dior、Givenchy等,以零廢工序(zero-waste technique)設計小型系列,打開「奢華」與「永續」這兩個存有衝突概念的缺口。

看過他們的作品,實在叫人眼前一亮,前衛、型格這些「好時裝」的形容詞通通可以用上,一點都無「好唔型」的感覺。其中一位參與計劃的學生River Renjie Wang提到,可持續發展不單只牽涉零廢工序,整個作業系統由生產去到銷售,都應該如此。有多幾位這樣的學生,這個行業才有希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