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8-05-29 06:00:00

吹得

分享:

每次回國內工作,與自己在內地的同事相處時,總覺得她們比香港的同事們少了一份拘謹。她們對於表達自己想法,也比較勇敢和表現得較自信。每次看到這種情況,心裡總有點替香港的同事們不值:明明他們辦事能力和見識都不比人差,為何總是表現得怕怕醜醜,畏首畏尾,好像自己也信唔過自己?

 

近年中港矛盾嚴重,很多人也喜歡拿兩地的年輕打工仔作比較。那些「很愛國」的朋友,總是喜歡說,「內地啲後生仔」點勁點勁,又進取又自信又乜又物。相比之下,香港的年輕人就「差得遠」了。我在香港和內地都有請人,而且都是年輕人居多,我的感覺是,若果跟十年前相比,兩地的距離的確是拉近了,但礙於文化,與及社會上價值觀的不同,我個人還是傾向信任本地的同事多一點。每逢重要的事情,特別是那些涉及相對機密的公司資料時,只要情況許可,我還是必定會交給本地同事處理。有關職業操守這一環節,我仍是是義無反顧地對香港這邊的同事投下信心一票。

香港人做事注重效率,對效率的追求,坦白說我認為是有點過火了。為了效率,香港人都不大喜歡說話。這曾經是個很得人欣賞的特質,不說多餘話,不作無謂的溝通,簡而言之就是少說話多做事。這種夥計,哪有老細不喜歡?但世界變了,只做不說,今日的老細會認為你不夠presentable,覺得你自信心不夠。甚至因為你講得少,而膚淺地誤以為你懂得的也少。實情是不是這樣?講得多,「吹得勁」就代表你懂得多?那當然不是,但在節奏越來越急速的世界裡,人變得只夠時間著重表面,那有時間去好好感受一下內涵?那些人「吹水」勁,吹得頭頭是道的,你會以為他真的有料到。為甚麼你會覺得他有料?因為你自己都冇料,人家吹兩句拋得到你,於是你真的以為人家好勁了。這是個可怕的惡性循環,少說話多做事變得越來越沒有市場,反而「吹水叻」變成了成功的重要元素。

近年總是有人喜歡將香港的年輕人矮化,說成比內地那些差遠了。若然只以「吹得」這個項目作指標,香港人何止比內地人差?實情是,多年來世界上大部分地方的人,在「吹水」這一環,其實都比香港人來得勁。歐美國家的年輕人固然比我們吹得,除此之外,你有沒有跟印度人交手的經驗?他們「吹得」的能力,往往超乎想像。近一點如星馬這些南亞地區,當地的年輕人,也比香港人「吹得」的能力要高好幾皮。

講到尾,我倒相信這是文化問題,遠多於能力問題。論效率論操守,傳統香港人在世界還是名列前茅。但華人文化長久以來都是不鼓勵發聲,有不滿有不明白的時候,永遠要求你將說話「吞返落肚」。大佬未出聲你卻先出聲的話,又被人鬧是大逆不道了。日子久了,變成大家都不習慣發聲,不懂得放膽去表達自己想法,變得任人宰割也默默承受。往日的優點,逐漸變成某些人口中所講的「競爭力不足」。香港人真的落後了嗎?也許是有一點吧,但有沒有想過這到底是誰之過?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