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6-01-13 12:00:00

咖喱范手記 廣東話象徵香港人身份

分享:

曾在政府身居要職的人,卻離地萬丈——所說的是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日前關於廣東話的言論。梁作為一個以廣東話為母語的香港人,卻說出「並非每個人的母語均說廣東話」,顯得脫離民情。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數據,全港使用廣東話的人佔總人口逾八成九,說普通話或其他中國方言的,分別佔不足百分之五,足以證明梁錦松的言論是貽笑大方。

教育界的胡燕青亦批評梁的言論,直言「廣東話是國寶」,更認為寫作能力最佳的學生,「絕不輪到普通話學生」。最近有小學生被老師要求將「咖喱魚蛋」寫成「咖喱魚丸子」,只會令小學生與現實社會脫節,甚至影響學生的人際溝通。

港人之所以日益思索「香港人」身份,從歷史及文化尋根,是源於赤化的壓力。主權移交未足二十年,大陸對香港的「五十年不變」承諾已面目全非,政治上以人大八三一決議為普選一錘定音,本土意識的興起便是出於對赤化的恐懼,而廣東話正正是香港人身份的一個象徵。

 

日前的毛記電視分獎禮上,來自澳洲的河國榮以字正腔圓的廣東話唱出《真.香港地》,高唱「對於呢個地方 我同你同一個同感」,「Rap」盡三跑、免費電視牌、小店倒閉等時事熱話,聽得觀眾拍案叫絕。本土意識從來不是狹隘的排外主義,只要是認同及尊重本地文化的人,就會被接納為香港的一分子,不同文化共冶一爐。強行以普通話滲透本土文化,甚至取而代之,乃一廂情願,最終必然適得其反。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