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和社會責任不可能一蹴即至,需要從少培育,只要一些鼓勵和引導,年輕人的無限想像很可能演化為實際計劃,造福社會。最近筆者參與一項社創計劃,就接觸到不少具熱誠和潛能的中學生。
其中,四位來自真光女書院的中四同學遊走九龍城區時,令她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聞名遐邇的古蹟和美味的東南亞小吃,而是一袋又一袋的黑色垃圾袋隨街可見,蟑螂、老鼠通處走。她們與街坊交流後,發現非法棄置垃圾問題嚴重,困擾街坊多時,於是研究從廚餘回收入手,改善當區的衛生問題。
她們參考圖書車和美食車的外型,設計廚餘回收車「Easy Car」,車內設有乾燥式廚餘處理機,可即時透過脫水方式烘乾廚餘,再以微生物菌分解廚餘。處理好的廚餘將運往農場用作堆肥。同學們更研究於車廂頂部設置太陽能板以及採用DC直流冷氣機,以減低能源消耗和噪音污染。
這個一站式回收與處理廚餘的意念創新,既環保,又能改善區內衛生,獲得「社創.社區4.0」比賽冠軍。她們將於明年前往印尼峇里島,親身考察海外多元社創項目。
今屆比賽在疫情下面對各種限制,但同學們努力不懈,靈活運用不同方法完成比賽,仍然收到來自全港28間中學的35個方案,其中14個入圍隊伍更體驗完整的社創過程,製作出實體原型。期望這個計劃為青年人播下社創種子,培育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