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2-05-05 04:30:16
日報

外國記者會由盛轉衰

分享:
外國記者會由盛轉衰 外國記者會由盛轉衰 外國記者會由盛轉衰

香港外國記者會(The 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 Hong Kong,簡稱FCC)地位曾經很超然,不少訪港的外國政要,都樂意應邀到會所演講。近年,這個鬼佬會所卻不斷受到建制派追擊,指其利用外國勢力在香港進行「反中亂港」活動。

回顧FCC的歷史,可以看到香港的西方媒體勢力由盛轉衰軌跡。FCC現址在中環下亞厘畢道與雲咸街交界近雪廠街南的舊牛奶公司倉庫,屹立上址已40年,年底租約期滿後香港政府是否讓它續租?FCC會否因為政治壓力解散?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根據FCC的官方網站資料,FCC 1943年已在重慶成立,1949年遷來香港時並沒有固定會址,只能在舊告羅士打大廈(Gloucester Building)酒廊聚會,稍後改往地下的咖啡店,其後集中在溫莎行(Windsor House)閣樓的牛奶公司餐廳。1949年到1951年間FCC在旭龢道15號開設會所,1951年遷入太古洋行買辦莫幹生在干德道41A號的故居,1961年FCC搬遷到上環李寶椿大廈。不久,FCC經歷黑暗時期,1963年破產,遭清盤而關閉數月。數名忠心會員在希爾頓酒店4樓租用一間會議室繼續會務。1968年FCC遷往遮打道壽德隆大廈的14及15樓,時值越戰方酣,大批記者湧來香港,FCC人氣大盛。

1980年初FCC獲通知會址將加租超過一倍,急需尋找新會址,當時中區難有合適地點,幾經波折,終於獲得港督批准租用位於下亞厘畢道的舊牛奶公司倉庫。在壽德隆大廈駐紮14年後,1982年FCC遷入下亞厘畢道現址。FCC最「人聲鼎沸」的日子,應該是中南半島戰爭時期,香港作為美軍和戰地記者的「加油站」,大批外交家和記者順理成章在FCC交換消息,當年的FCC就像電影《北非諜影》裡面的卡薩布蘭卡,所描述的場景一樣,是收集情報的最佳地點。

過去幾十年,進出FCC的名人和名記者數之不盡,其中最著名的是女記者Clare Hollingworth,她是獨家報道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第一人。六十年代後期她多次到中國大陸採訪,香港FCC便成為她的中轉站。八十年代半退休後她幾乎每天都在FCC用餐,她有專門座位,即使她不來用餐別人也不能坐下。FCC每年都替她舉行生日會,直至2017年她106歲去世為止。

adblk7

這幾年,FCC因為政治立場成為特區政府的眼中釘。建制派稱政府只是收取FCC象徵式租金,提議政府收回會址,但FCC指是梁振英任內於2016年1月,以月租55萬元續租7年,並非只交象徵式租金。FCC的命運如何,今年年底便揭盅。

adblk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