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7-03-23 16:30:00

多功能彈性空間概念

分享:

意識到任何種類的工程設計均投放不少時間、資源及人力來興建,尤其公共建設,設施不能輕易拆掉,景觀建築亦不例外,為免造成環境及社會資源的浪費,設計時要認真思量一下作品如何能達致物盡其用。

景觀建築是一門老少皆宜通俗易懂的設計產物,它是以人為本的科學,它的好與壞不在於外觀前衛與否,而是在於空間上的布局的合適度,要評定作品好壞,其實社區內的人會身體力行的告訴你。或許你會說,生活在擠迫的都市,不認為市內有空間支持我們多作戶外活動,故從沒留意何謂合適的景觀設計。然而,越小的空間越要透過理性的設計來解決根本性的需要和問題。

重新審視本港傳統的公共空間設施,大部份都是功能單一、使用率偏低、欠缺吸引力,低用量的設施便相等於對社會資源造成浪費。要確保作品的合適度及使用率,先要做好項目範圍內的社區研究(如群組結構、連結性等),以規劃一個極具彈性的多功能景觀空間來解決。在設計布局前,要先了解社區的目標群組,從他們的日常活動作分析,以便鑒定空間內適當的用途。

如何實踐彈性空間概念?先按使用者分析結果來制定空間布局的具體比例(例如出入口、通過性空間、動態及靜態區域等),再以複合性功能的設計技考來提高空間的可塑性,透過可調較而又非形式化的景觀裝置(如燈光、影像及音效等)凝造不同的場地氣氛,裝置可隨不同時段轉換,引導不同類型的用者使用其設施。

adblk6

以圖3為例,一個綠化草坪除了提供綠化用地,能透過也能彈性的裝置來改變用途,靈活地變更日與夜的場地用途。

再以圖4為例,這類型的設計組線,不會像傳統的遊玩區域作硬性劃分,只提供單一性的活動模式。透過流暢的高差的轉換,來形成複式空間組合,實現彈性的使用功能,使其能滿足不同年齡層享用的需要,由兒童玩樂,到成年人健身運動等。多功能彈性空間設計,不但能物盡其用,還不輕易過時,最適合套用於公共空間上。

(照片由作者提供)

圖1 (傳統的公共空間設施) 圖2 (使用者活動分析) 圖3 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