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修例風波發展至今,暴力抗爭的手段不斷升級,由當初暴徒向警務人員扔擲鐵枝、磚頭,圍堵各區警署,以至近期打砸公共設施及在公眾地方扔擲汽油彈,其近乎瘋狂的激進暴力行徑,已直接威脅普羅大眾的生命安全及社會穩定。永無止境的暴力衝突,不單拖垮警務人員嚴正執法的能量,更會影響市民得到有需要的求助服務。這場止不盡的暴亂,愈發升級的衝擊場面,我們不禁要問:香港怎麼了?
這是一個沒有完美答案的考題。對於中央來說,長遠忽略並放棄大部分「和理非」的民心,絕對不是中央的治港思維。但另一方面,自香港回歸以來,反對派的主要論述,是把「一國」及「兩制」全面對立,長期向港人製造敵視中央的情緒,對於「分離主義」的勢力抬頭,非但沒有糾正年輕人的暴力違法行為,而是不斷為其輸送政治能量,造成今日香港失去一代年輕人的局面,反對派確實「難辭其咎」。
坦率地說,建制派及既得利益階層,過去皆有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在祖國經濟發展最鼎盛的時期及推出接連不斷的惠港舉措時,不僅沒有為爭取「民心回歸」下「狠功夫」,而且在大是大非的中港矛盾問題上,又愛惜自身羽毛,不敢在輿論場上作出有力的鬥爭,予人感覺「碰到棉花也會受傷」;既得利益階層更是搶佔經濟發展的所有紅利,忽視中底階層大部分市民的生活困境,青年人每日營營役役也只是淪為服務既得利益階層的「犧牲品」,加之住房空間的狹窄離譜,在這個全球也在追求自我及突顯個性的新時代,青年人不禁對人生作出反問:我為誰辛苦為誰忙?所以,社會問題的爆發只是遲早的事。
客觀地說,縱使同屬港府「管治聯盟」的建制派及既得利益階層,在社會問題的生成有其不可迴避的角色,但我仍然是要指出,反對派正是斷送港人命運,推進香港跌入深淵的幕後黑手。
回顧歷史,致使中央與港人的愈發疏離,還是始於政改的老問題。自回歸以來,中央的確抱有讓香港循序漸進落實普選的願景,縱使曾經有過一段與反對派合力通過政改的「蜜月期」,但及後反對派選擇「政治利益」的路線計算,迅速否定中央的良好善意,並一併把中央一路以來向反對派釋出「大和解」的橄欖枝全盤否定,向中央、港府及愛國陣營打出全面抹紅又抹黑的「人格毀滅戰」,加之主流媒體的推波助瀾,令港人開始質疑「一國兩制」是否等同「一國控制」。
要記住,就是這些一個又一個坐在立法會議事廳上的主流反對派人士,長期營造中港兩地民心的分離,為了議席及選票的考量,又不敢於對暴力行為作出吆喝,任其激進暴力武力再升級。需要知道的是,暴力衝突的抗爭集結,從來都是「易放難收」。現在的香港,已經有愈來愈多的聲音指出,需要中央用「更進取」的方式「止暴制亂」。如果說,屆時候有香港人擔心此一情況出現後的香港如何可以再次騰飛?我只能跟你說,今明兩年香港兩場的大型選舉,你就要作出理性明智的選擇。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秘書長
羅崑
(本會提倡價值多元,故任何本會會員發表之文章並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