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日前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其中提及香港,稱要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鞏固及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澳門成為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由於中國在製造業方面仍有相當強的優勢,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仍有相當高的競爭力。即使美國將以高關稅的方式打擊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其產品仍可以輸往世界各地的其他市場。香港位處中國的南大門,要成為航運及貿易中心並不難;但若要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扮演一如紐約及倫敦的角色,那就非有國家的政策支持不可,純靠香港自己是獨力難支的。
本來,國家在基本政策上已為香港要扮演金融中心的角色締造了條件,那就是讓香港繼續行資本主義制度,既有產權保障,又有外匯流通,還有以普通法為基礎的法治環境。如果要香港在體制及意識形態上愈來愈內地化,那金融中心的角色不如由上海來扮演算了。
不過,單有基本體制並不夠,還得有具體的措施相配合。首先,香港應定位做一個經濟城市,而非政治城市。中央只要求香港在經濟上為國家作貢獻,盡量少要香港在政治上起作用,以免成為西方國家打擊的口實。因此,香港應盡量不在政治議題上表態,以免被拉入政治是非圈。
香港現時對創新科技有很多優惠政策,但對金融業卻優惠不多。發展創新科技,內地自己也做得來;但發展金融業卻非香港莫屬。因此,政府宜給金融業更多的優惠政策,不但稅務上要有優惠,在管理上亦要盡量寬鬆。必須讓在香港參與金融活動的人與機構,感到方便及成本輕。
此外,香港亦應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保障,例如規定上市公司必須把三分之一的利潤派息。公司需要資金的話,應透過供股集資的方式進行。
要做金融中心,必須有足夠的資金作支持,單靠香港自己的資金是不夠的。現時歐美的資金少來了,國家必須提供渠道,讓內地的資金可以多點參與香港的金融活動。金融市場活躍起來之後,外資就會受不住引誘,來香港食大茶飯。
香港股市近年長期在低位徘徊,來港上市等同賤賣資產。這種情況必須扭轉,方法是派國家隊來港扮演莊家的角色,以維護市場秩序。這種干預本應盡量避免,但在某些情況下卻是必須的,美聯儲局就常在國債市場上扮演這種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