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跟做工會的朋友分享一個個案。那時候,在那火紅年代的延續,在階級對立最嚴峻的年代。在我的前輩身上,學習到的是無產階級、工人階級的崇高不可欺,團結不能屈,每件事只有去到最盡,抗爭到底。
記得一次為幾個女工友跟資方談權益,談不攏,於是我們代表工人代表拍枱離場,揚言資方不答應要求,我們寧可不幹。當時站在勞工的道德最高地,想著勞動尊嚴不可欺,寧願一拍兩散……
結果,女工人對我說:「陳姑娘,其實我想要番份工……」那時,我才明白,在生活迫人的現實面前,打工仔女是沒有豁出去的餘地。你可以站在道德高地批評他們懦弱,也可站在他們的位置了解他們的苦衷,我們則選擇了後者。
今天的勞工界,也經常面對著這種問題,最低工資如是、侍產假如是……你可以做一個看似站在道德最高位置的人,看著打工仔女毫無得著;也可以站在打工仔女的角度,聽聽他們內心卑微的訴求。
5日夠嗎?7日夠嗎?對比孕婦的付出,丈夫以一個月時間侍候在則也不算過份……現實是,可以嗎?如果一步登天是百發百中,那又豈會有循序漸進、更進一步!
在政治對立嚴重的氣氛下,任何事都有機會被演化成子彈,只需往自己的對面亂發過去,總會有人倒下來……不過,往往不幸倒下的,不是原本的目標,而是無辜被迫站在中間,無奈又納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