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7-01-23 06:00:00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分享:

不知大家還記不記得,智能手機尚未普及前的上班生活。其實這也只不過是約十年前的事。當時電郵已是主要的通訊途徑,但大多數人只可經由工作桌上的電腦查看電郵,大老闆和一些擔任重職的同事或可在特別安排下,在家中的電腦查閱公司電郵,但始終仍是要在固定位置才可連接上網。

對一般上班族來說,當時分配時間比較簡單、清晰,開會便是開會,討論預設的議題,回到自己工作崗位才可查看及回覆電郵,以及處理文件;放工便是放工、放假更加不需要理會工作,不論電郵有多少也要等自己回到公司才可處理。當然,長假之後,可能要面對清理數百甚至上千個電郵的恐怖情況。

現時有了智能手機,我們行路時可以工作,食飯時也可以工作,隨時隨地都可以上網查資料、覆電郵、編寫及輸送文件、發短信、參加視像會議。記得智能手機面世不久,我當時的老闆帶了她新出的手機去旅行,回來時大讚方便,令她可以緊貼公司發生的事情。到我出外旅行時,她即時安排公司出一部智能手機給我,而我的7/24工作生涯亦從此開始了!

科技的進展帶給我們很多方便,但也令我們喪失了正式的放工時間。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也變成了工作與生活的整合,確實不太健康。事實上,永不斷線的工作習慣也不可全怪公司或老闆,自己也要負一些責任。就算老闆沒要求,但因打工仔貪圖方便、責任心重,或想博表現,於是無時無刻都用智能手機辦公事。這不只是香港,世界多處也是一樣。

法國今年一月實施了新的僱傭法例,需要聘請50人或以上的公司明確定出員工的權利,在放工後無需理會公司電郵或其他訊息。一些德國大公司更阻止員工放工後,在公司以外的位置連接上公司網絡,放假時更將他們的電郵戶口接收到的電郵送至垃圾箱。

相信這些比較出位的措施很難在香港推行,但若想改善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可由自己開始,放工後自律一點,放下手機,關掉鈴聲,不要每聽到響聲便拿起手機來看。做上司的也不要再要求下屬在辦公時間以外即時回覆你的問題,反而可鼓勵他們放工後便要放下工作。這樣說來好像很容易,但做起來卻則難。不過,這始終要有人願意行出第一步,才有望令工作與生活回復平衡。在即將來臨的雞年,大家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