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大師朱銘在台的家中去世,終年85歲。
消息來得突然,尤其新聞報道指朱銘是因病而輕生,一位世界知名的藝術家,以這樣的方式跟世人告別,的確令人欷歔。
我最早接觸的藝術品是朱銘的「仲門」,因為它屹立在中文大學圖書館對開的烽火台,由八十年代開始,見證一代又一代中大學生的成長,風雨飄搖下校園發生的大大小小事件,包括當年任保安局長的葉劉淑儀在中大推薦《23條》時與學生的舌劍唇槍,還有早幾年的社會運動……「仲門」一直看守著大學。
中大師生之間一直流傳穿過此「門」便不能畢業,朱銘於2011年底前來香港領取中大頒授的榮譽文學博士學位時,朱銘向在座逾500名聽眾說起當初創作「仲門」的故事:「我刻的時候,用意是成功之門……如果從那邊走過去,你保准會畢業……」即引起聽眾哄堂大笑。
朱銘的創作人生,一直強調修行的重要。他把人比喻為一個容器,出生時全是本我,以後每學一樣,就丟失一部分自己,到了最後,變成滿滿是別人的東西,這對創作來說反而是障礙。所謂「修行」,就是要把所學到別人的思想、觀念、辦法忘掉,找回自己內心中的本性、修出自己的風格,無形勝有形。他說:為了達到忘記這個目的,我有一個方法,就是用快刀!腦袋思考之前,已經下刀了,讓思想跟不上下刀的速度,而主宰思想的是一個無意識,一種內在巨大的思想潛力。
也許他的跳躍靈魂被困在疲弱的身軀太久,太累了,他渴望解脫。願他安息,繼續逍遙,他的作品永留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