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雞」一詞在近年興起,泛指某人行為幼稚,猶如小學生一般。事實上,批評別人行為「小學雞」是對小學生不敬,雖然就讀小學的兒童心智可能尚未完全發展成熟,但即使很多成年人亦然。我上周參加了幾場小學生的畢業、結業典禮,看到他們的舉止卻根本毫不「小學雞」,有些同學成熟的表現更會令那些幼稚的成年人汗顏。
回想當年就讀小學,功課壓力甚大,跟今天的小學生無異。然而,今天的小學生較之我們幸福,他們努力的付出會有形形色色的鼓勵,計有獎學金、獎盃,甚至是嘉許信,讓他們有更大動力發展自己。當然,讀書不是求獎盃,最重要是令他們愉快地學習。能夠愉快學習對吸引知識甚為重要,因為這樣可以啟發學生的潛能,也讓他們主動學習。
正因為今天很多學校要讓孩子愉快學習,他們會安排不同的活動、以更靈活的方式教學,這對比我的童年已是大有進步,不過「填鴨式」制度仍然叫人氣餒。求學不是求分數,我們要真正學會新知識,目的並非是應付考試。外國很多成功例子可以說明,不著重考核的學習更能啟迪孩子,也能令他們學以至用。
回想當年的小六學能測驗,既不是測試學生的個別能力,卻又令我們飽受壓力,所以將之取消的做法非常恰當。然而,其他接踵而至的考試、呈分制度,已令天真小朋友臉上多添一份憂愁,他們家長更是終日惶恐,寢食不安。香港的教育制度存在問題已是老話,如何做到讓孩子愉快學習,未來還須多作研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