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喜歡把情緒分為好與壞,從前,我害怕孩子哭,總是急著說「沒事的,不用哭」,一來覺得「不再哭」代表孩子已沒事,二來我視流淚為負面情緒,害怕自己沒能力處理。
哭泣是中樞神經系統對情緒的有益反應,可以減少壓力荷爾蒙。「別哭」看似是在安撫孩子,教導孩子別為「小事」而傷心懊惱,實際上否定了他們的情感需要,會令他們感到不安。若沒有正確的方法疏導情緒,最後有機會釀成憤怒、自責與不安。
不要再說「別哭,You are ok」,試著說「好好哭吧!This is OK」,這個 this 是指哭泣,也指事情總會變好。
學習與哭泣及其他情緒共處,是孩子甚至成人畢生的功課。強行對孩子說「You are ok」,其實是否定他們在這刻的情感需要,混淆了孩子的真實感受。在孩子不ok的時候,便是不ok!孩子需要了解自己、讓情緒成為自己好朋友而非絆腳石,被壓抑的負面情緒總有一天會失控爆發。鍛煉孩子與情緒共存的能力,你的信任能讓孩子相信自己,孩子也能感受到被最重要的人了解和接納的珍貴。
讓孩子盡情哭吧!每個人也需要讓眼淚沖洗心中的鬱結,刷去不安、無助,才有空間迎接全新的自己!哭泣過後,陪伴孩子一起面對,「我在這裡,你並不是一個人的」、「我能怎樣幫助你」遠比「沒事,別哭」更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