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看了「香港戲劇工程」的兒童話劇《萬里心程找媽媽》,很有意思;不單台上的劇情有意思,台下的觀眾也很有意思,值得一談。
這套話劇的「心程」,不是心情。它取材自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名作《愛的教育》,講述十三歲小孩Marco隻身漂洋過海,經歷千辛萬苦,從意大利前往阿根廷,終於找到母親的心路歷程。
我讀小學的時候,也讀過《愛的教育》,但只重故事內容,而不懂箇中含意。那天再看這個話劇,深深感到它的精華在於每一個愛的故事的背後,潛藏和滲透着無比力量。話劇完了,台上演員跟台下的小朋友玩問答遊戲,孩子們很快就說出Marco找到媽媽的三大原因:愛、勇氣和毅力。他們也許還未理解這三大要素的內涵,但已記在「心程」之中。你說,這些小觀眾是不是很有意思。
不單他們有意思,成人觀眾也很有意思。其中一位中年觀眾,像我一樣單獨一人觀賞。他跟我說:「不單孩子要愛的教育,成人也要愛的教育。大人不懂愛,怎懂自愛?怎樣愛孩子,愛青年,愛人,愛人倫,愛人性?所以,愛的教育比任何教育都重要。」
我也有感而發:「對呀!只要懂得愛,學習愛,實踐愛,壞人也可以變好人。在話劇中,本來對Marco充滿敵意的壞蛋,後來不是改變了嗎?他雖然不是一下子變成聖人,但至少是『有限度的好人』,逐漸遠離壞人行列。這就是愛的力量,但願真實的世界也如是!」
正如導演蔡錫昌所說:「在現今充滿功利、敵對和仇恨的世代,我們需要更多的愛心,否則無法生活,亦無法教育我們的下一代。」我咀嚼他的話,浮想聯翩:「對的!還有很多教育都很重要──真的教育、希望教育、信心教育……歸納起來都是愛的教育!」
近年來,很多朋友都從童話世界和兒童世界裡尋回自我,洗滌心靈。這兩個世界可以令備受污染的成年人反老還童,重拾童心,讓性靈進入白紙,思考如何塗上新的、精神奕奕的色彩,擦去社會和心頭的烏煙瘴氣。我想,這種心態很好,至少說明心還沒有死。但我又想,尋回童心不是為了逃避現實,而是要擁抱愛的教育。